四、利尿法
肺为水之上源,如果外邪侵袭,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水津不得布散,便容易生痰生饮生水,痰水壅郁肺中,则如溺水之人不得呼吸。用利尿法既可以改善肺水肿,又是排除肺部痰饮水湿的有效方法。此外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对人体的攻击是从肺入手,再波及全身器官,而肾脏是肺以外新冠病毒最易攻击的主要靶器官。急性肾损伤(AKI)是新冠肺炎常见的并发症,第三军医大学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的肾小管,从而导致急性肾小管损伤。因此利尿法除了排泄肺部的痰饮水湿,消除肺水肿之外,又可以直接改善肾功能。仲景利尿法所用的方剂,主要是猪苓汤、真武汤和五苓散。
1、猪苓汤
猪苓汤由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组成,从方后“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尽,温服七合”可知,这一剂药是三次量,一次各药只用了5克,从现在的观点看,药量小了,我用此方,每药各用10-15克,甚至更多。
方中猪苓为君,淡渗利水。泽泻、茯苓为臣,增强猪苓利水渗湿之力,其中泽泻性寒兼可泄热,茯苓尚可健脾以助运化水湿。佐滑石之甘寒,利水清热滑窍。佐阿胶滋阴润燥。共成清热育阴利水之剂。
仲景用其治疗伤寒之邪传里化热,热与水结并有热盛伤阴,而成阴虚水热互结之证。证见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心烦不得眠。而水热邪气上逆于肺则为咳嗽,流于胃脘则为呕逆,注于大肠则为下利。当代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泌尿系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也用于治疗痰湿壅肺又兼有阴虚有热的咳喘,使肺家的痰饮水湿从小便外排。
2、真武汤
真武汤由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组成。有人称重天然生长的附子,一枚约10-15克。根据方后“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的记述,本方各药一次量是多少,大家自己去计算。
真武汤以附子为君,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兼暖脾土,温运水湿。以茯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为臣。佐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助苓、术宣散水湿。佐芍药功用有四,一是利小便以行水气,如《神农本草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言其可“去水气,利膀胱”,二是养血柔肝缓急止腹痛,三是敛阴舒筋以缓解筋肉瞤动,四是制约附子之燥热以防伤阴。诸药相合,共成温脾肾以助阳气,利小便以祛水湿的良方。
仲景用其治疗脾肾阳虚,不能制水化水,导致水邪泛滥,逆流横溢,进而侵袭全身多个脏腑,而见“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等。对于水邪犯肺所致之“咳”,仲景说“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这正是小青龙汤中治疗咳喘的经典药组。
当代本方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病证,凡属阳虚水泛者,皆有佳效。而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凡有痰湿郁肺,肺水肿,肾功能受损,又伴脾肾阳虚者,用此方则是很好的选择。
阴虚水热互结者用猪苓汤,阳虚水邪泛滥者用真武汤,如果只是气化失司,水湿内留,既无明显阳虚有寒,又无明显阴虚热盛,利水应当选何方?那就选五苓散。
3、五苓散
五苓散由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组成。汉代一两等于24铢,于是就可以算出上述五味药的剂量比例是:3:5:3:3:2。《伤寒论》原文说:“上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意思是说,将上述五味药按照比例配成散剂,每次服用“方寸匕”。“方寸匕”就是边长一寸的正方形器具,取散以不落为度。汉代一尺为23厘米,一寸为2.3厘米。我们用边长为2.3厘米的硬纸板取五苓散,称重约为5-6克,这就是当年张仲景给病人服用的一次治疗量。这么干燥的散剂很难下咽,所以仲景要求用“白饮”也就是白米汤,把药粉调和成糊状,这样就便于吞咽了。要求多喝暖水,以助发汗和利尿。本方既利尿,又发汗,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开鬼门,洁净府”方法的具体应用。
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又通阳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可除。
仲景用五苓散治疗太阳膀胱蓄水证,证见小便不利(尿少),渴欲饮水,少腹苦里急。下窍不利,水邪上逆,进而出现心下痞,或者兼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的水逆证,或者兼见发热恶寒等表证,或者兼见水邪上冒清窍的头晕目眩。
当代临床,本方则广泛用于治疗肾功能不全、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胃肠炎、咳喘,以及各种不同部位的水肿、水湿内停等。清肺排毒汤用五苓散,旨在将肺家痰饮水湿从尿和汗排出体外。(-11-1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