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女性跟男性一样承担着工作生活压力,加上作息无规律,女性在经过经、孕、产、乳四期后,身体会出现很多生理上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多通过“月经的变化”表现出来。
在人体上有4个穴位跟女人密切相关。用法得当,会呵护女人一生。
1,子宫穴
子宫穴属经外奇穴;
一跟“子宫”挂钩,女性朋友就明白了七八分:“这应该是我们的专享穴位?”
对的,这是女性的福穴。
它主管什么呢?
子宫穴主治:月经不调、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不孕症、附件炎、盆腔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看看名字都是一把辛酸泪!
子宫穴位于肚脐眼下4寸,中极旁开3寸的位置。很多女性艾友问“子宫穴有几个?”;子宫只有一个,但是子宫穴有2个。男人没有子宫,但是子宫穴同样有,只是默默无闻而已。
怎么让子宫穴更好的呵护我们的女性朋友呢?
如果只是平日保养,你可以早晚平躺,用中指按压子宫穴5分钟,有培补中气,固摄胞宫,延缓子宫衰老的作用。
如果,各位女性朋友真的有了上述问题,那么建议最起效的方法,还是:
推腹+艾灸
因为你推腹可以加速腹部里所有器官的蠕动,更可以推动“起于胞宫”的冲任二脉的血液循环加快,润泽子宫。
建议早晚各推腹一次;隔姜灸左右子宫穴各5壮。
孕妇最好不要刺激子宫穴。
2,女福穴
女福穴是“火材棒医生”周尔晋先生的经验之穴;
周老先生在缺医少药的行医过程中,面对贫困的村民大多采用筋络穴位来解决病痛。那时因为卫生条件差,很多村妇患有各种妇科疾病,在给他们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穴位还解决不了问题。
最后周老先生想到:脚乃肝脾肾,3条经络的集聚地,在这里能不能找到,对应的妇科疼痛点呢?
最后找到这个有非常明显的压痛点,“指压下去,5分钟后,这位产妇不痛了,小便也通畅了。”久而久之,周老先生就把这个穴位固定下来,取名“女福穴”。
女福穴可治:痛经、宫缩痛、接扎手术后遗症、上环后不适等等。
女福穴位于外踝前侧约一寸的地方,肌肉微凸,可以用压痛法取准,也就是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每次按8分钟,酸胀感越强烈越有效。
这里很适合做隔姜灸,找到疼痛点,在这里采用隔姜灸,左右脚各5-7壮,见效更快!
3,断红穴
断红穴属经外奇穴;
此穴因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下血有显著效果,而得名!《中医妇科学》:断红穴有减少血量的作用。
一些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经血量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的情况。那么在这时采用针刺或者艾灸断红穴会有很明显的效果。
断红穴位于手背食指和中指之间;艾灸断红穴具有补气固脱,“顺经气而能固,经气固则血止”因此治疗崩漏,常常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艾灸方法:
悬灸左右断红穴各20分钟,或者隔姜灸各7壮;可以一天多次。如果像这样认真艾灸3天,效果还是不明显,那么改灸膈俞穴左右各40分钟。
很多艾友都是临时抱佛脚,月经淋漓不止的时候就急了,月经过去了,马上就忘了!正确的做法是,你月经量不正常的时候艾灸断红穴;月经期过了,你应该按照脾虚的穴位继续艾灸!
4,三阴交:
在人体12正经里,三阴交算得上女性的福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也是“肝脾肾”3条阴经气血交会的穴,故名:三阴交。
三阴交这个穴把女人从小呵护到老!因为女人的生殖健康跟肝脾肾三脏有直接关系。
《黄帝内经》“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只有肾气充盈,小姑娘在14岁左右,才会来月经。
中医还认为: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先天。因此对女性而言“肝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到一定年纪,又会因为肝肾不足、心肾不交导致血气运行不畅,慢慢进入更年期。
对于女性来说,你想气色好,唇红齿白,身材匀称,乳房坚挺,月经正常,更年期反应小....那么按揉或者艾灸三阴交吧!
三阴交对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
三阴交位于: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每天可以随时随地的按揉或者敲打三阴交,都会对女性的气血有所改善。如果做保健灸,建议每天一次,每次3壮,一周3次,日积月终显奇效!
秋灸关元
秋季必须要做艾灸的原因
一、秋天易伤人体免疫力:
立秋后天气变化多样,寒热交杂,早晚温差大。皮肤腠理开合,易受寒凉,耗损阳气,免疫力下降,此时若人体阳气不足,很容易受天气刺激而出现体虚自汗,感冒流涕,过敏发烧,皮肤红疹,夜寐不安(易醒,多梦)等症症状。
危害:妇科炎症,过敏性疾病,精神萎靡,夜寐不安。
艾灸功效:补充气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二、秋天干燥,易伤气损精:
立秋后逐渐风大干燥,加上夏天暑气蒸腾,人体津液被加速耗损,就像树木放在风大的沙漠上会快速干枯。此时人体若阳气不足,阳气固摄津液的能力会减弱,水分和胶原蛋白会加速流失。导致皮肤干油,色素沉积,暗斑痤疮,毛孔粗大,咽干咽痒,目赤目胀,月经量少,脱发,头晕头痛。
危害:皮肤过度衰老,乳房松弛下垂,肥胖。
艾灸功效:固摄津液,润肤抗衰,补气养血,濡养脏腑。
三、落叶悲秋,秋露凝结:
立秋后日照减少,阳气收敛,气温逐渐下降。风紧瑟瑟,落叶萎黄,环境悲凉,此时人体阳气不足会造成焦虑抑郁、自我评价低、消极少言;加上寒凉之气渐多,造成血瘀气滞,关节疼痛,胸闷气短,严重者会乳腺纤维瘤,甲状腺瘤,妇科肌瘤囊肿等。
危害:失眠、抑郁症、心脏病、肺痨、心梗脑梗。
艾灸功效:宽胸理气,温养驱寒,活血化瘀。
四、艾灸三大穴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太白穴:补充气血、美容养颜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关元穴: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
有的人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会大汗淋漓,湿透床单,艾灸一次出一次大汗,有许多顾客很顾虑,如此出汗身体是否会虚脱?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