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髓外浆细胞是犬猫临床较为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目前国内兽医工作者对该疾病的发展过程及诊断要点知之较少。本文通过对一例猫髓外浆细胞瘤病例的发病、发展及诊断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该疾病会导致动物贫血、骨髓抑制、高球蛋白血症和高滞黏综合征的发生,需要通过综合细胞学结果和组织病理学标记结果确诊。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为更多兽医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关键字:髓外浆细胞瘤,高球蛋白血症,高滞黏综合征,细胞学,免疫组化标记髓外浆细胞瘤(EMP)是一种浆细胞肿瘤,可作为原发肿瘤或继发于另一浆细胞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其主要的发病机理是可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快速增值,肿瘤细胞浸润软组织,产生占位、高黏滞综合征、贫血等一系列病变。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可发生在任何软组织。国内关于小动物髓外浆细胞瘤的报道非常至少,年11月本院接诊一例猫髓外浆细胞瘤,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英国短毛猫,8岁,雌性(11月13日)平日以干性商品粮(皇家猫粮)为主,饮水正常,近期未免疫、驱虫。昨天晚上,突然后肢瘫痪,没有外伤史,食量少,有排尿,未排便。昨日外院检查,今日转至我院。2.检查与结果2.1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精神尚可,体况评分BCS=3/9,体温降低37.6℃,心率次/分钟,呼吸25次/分钟。体重2.7kg,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为0.5秒,粘膜粉白色,视诊瞳孔正常正常。神经学检查四肢,后肢本体感受消失,无自主运动;脊髓反射基本正常或亢进,其他基础神经学检查无异常。2.2实验室检查2.2.1血常规检查
由表1检查结果可知,红细胞压积为16.4%,明显降低,存在严重的贫血情况;WBC在正常范围内,而neu轻度升高,为12.08,该动物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
2.2.2血液生化检查
由表2可见,肌酐值有轻度下降,为66μmol/L,白蛋白下降,为20g/L,球蛋白轻度升高,为52g/L。2.2.3血气检查静脉血气检查结果,钾离子轻度升高,为4.57mmol/L,红细胞比积明显降低,为20%,其他未见明显异常2.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结果,可见右侧肾上腺部轮廓形态不规则,大小1.3cm*2,1cm,怀疑有压迫后腔静脉。空肠部分肠管管壁分层消失,有肿物1.3cm*1.6cm.心超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脊髓未见异常病变,未见脊髓被压迫。2.4内分泌检查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浓度为13mmol/L(10~60mmol),在正常范围内。超声显示肾上腺周疑似肿物,进一步进行皮质醇检查,结果如下表(表3)。皮质醇浓度在正常范围内,暂排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2.5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11月15日手术切除肿物,并对肿物进行细胞学检查,同时送检德国纳博科林病理实验室进行免疫组化。2.5.1手术过程如图1所示,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明显,大小约为1.5*2.0*1.5cm;空肠中段有不规则肿物,肿物大小切除后测量为5.0cm*2.0cm*2.0cm,肿物眼观血供丰富,质地致密。手术切除空肠肿物,切除部进行肠管断端吻合术,摘除肠系膜根部的肿大的淋巴,将肠系膜进行缝合(见图2)
2.5.2细胞学检查将两处肿物摘除后进行细针抽吸,制片,瑞吉染色后,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学检查。图3为肠管肿物镜检结果,图4为肠系膜肿物经检结果,两处肿物细胞学结果相似。结果显示细胞脱落量大,细胞圆形,散在分布,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大小不等,细胞核圆形,部分细胞可见多核现象,偶见核仁,细胞质轻度嗜碱性,部分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可见“高尔基体”(见图4黄色箭头处)。背景中偶见炎性细胞,未见病原微生物。细胞学结果提示髓外浆细胞瘤。
2.5.3免疫组化结果免疫组化分别标记了CD3(T淋巴细胞标记物)、CD20(B淋巴细胞标记物)和Lambda轻链(浆细胞)。结果显示,CD3肿瘤细胞阴性,CD20肿瘤细胞无特异性反应,而标记的Lambda轻链,约95%的肿瘤细胞为阳性。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符合髓外浆细胞瘤。3、诊断与治疗综合以上结果诊断为髓外浆细胞瘤。根据现有的化疗药物,为该猫制定COAP化疗方案,为期6周。用药方案具体见表4.
4、疾病发展与转归11月30日至第二年1月4日期间化疗治疗,治疗期间,体重维持在2.3kg,食欲良好,精神安静。仍不能自主排便排尿,需要主人挤尿,后肢瘫痪情况无改善。化疗期间,进行多次腹超检查,发现仍有肿物新生。期间复查血常规,贫血情况无改善。1月4日,血液检查,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为88g/L(参考范围28-51g/L),同时当日化疗快结束时,出现散瞳,瞳孔光反射消失,意识短暂消失的情况,吸氧。约2h后缓解。主人决定接出院,回家口服药。2月17日,该猫再次出现散瞳等一系列症状。2月18日死亡,存活时间(发病至死亡)98天5、讨论5.1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髓外浆细胞瘤(EMP)是一种浆细胞肿瘤,可作为原发肿瘤或继发于另一浆细胞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12,14]。作为骨髓相关疾病(MRD)的一种,髓外浆细胞瘤是犬猫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一种肿瘤类型,占犬肿瘤的1%,占猫肿瘤的0.-0.%[5]。9岁到17岁(中位年龄13岁)间的老年猫易发,目前报道较多的品种为异国短毛猫[1],无明显性别倾向。髓外浆细胞瘤可侵袭组织器官、骨髓抑制和产生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8],可导致机体的异常占位、贫血、免疫缺陷,甚至发生高滞黏综合征(HVS),产生一系列并发症[2]。本病例中的猫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空肠段等两处肿物明显占位。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严重的贫血,这可能与骨髓抑制,导致机体产生非再生性贫血有关,但本病例凝血功能尚且正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症状如意识暂时性消失,和后肢瘫痪的症状,极有可能是由于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导致发生HVS,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在低灌注的情况下产生了一过性的脑梗和后肢血管的栓塞。但由于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脊髓有明显病变情况,所以后肢瘫痪的原因还尚未明确。HVS除导致神经症状、灌注减少外,也导致视网膜静脉扩张、出血和心脏负荷增加,而产生动物视力下降或散瞳和心脏病症状[6]。治疗过程中,第二次检测血液球蛋白水平高达88g/L,这也提示了该病例很有可能已经表现出了HVS。5.2髓外浆细胞瘤诊断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评估血液学变化及细胞学结果,最终需通过病理学结果确诊。EMP患病动物可能因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呕吐、跛行、皮肤肿物等症状就诊,这与肿瘤细胞浸润和侵袭的的组织相关[2]。猫EMP可见于多种软组织,其中单纯的皮肤型髓外浆细胞瘤手术切除预后较好,而胃肠道EMP往往预后不良[2,4]。本病例中的猫就诊时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排便减少等非特异性症状,同时出现双后肢跛行症状。由于EMP可能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或单独发生,需与多发性骨髓瘤进行鉴别。孤立的髓外浆细胞瘤,骨髓中浆细胞含量5%[10,13],骨髓穿刺采样,进行细胞学检查,可做为鉴别的依据。本病例由于未进行骨髓穿刺,故不能排除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多发性骨髓瘤同时会使得尿液中检测出本周氏蛋白[8],医院实验室条件有限,未能进行本周蛋白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可能会引起骨溶解,需进行全身骨骼的X线检查,检查是否有骨溶解的情况存在。EMP的确诊需参考细胞学和病理学的结果。浆细胞属于淋巴细胞中具有分泌功能的B淋巴细胞,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诊断过程中易与淋巴瘤混淆[9]。浆细胞瘤与淋巴瘤同属圆形细胞类肿瘤,显微镜下,浆细胞呈现圆形、偏心的细胞核、中等量并呈现蓝色的细胞质[15],并在紧邻细胞核旁有一透明的弯月型淡染区,该区域浆细胞具有蛋白分泌功能的高尔基体的所在区域。在有些浆细胞中,可见细胞质内大量透明至嗜碱性的空泡(罗氏小体),为留在细胞内的免疫球蛋白[15]。与浆细胞相比,淋巴母细胞有较大的细胞核,且无高尔基体淡染区。这是细胞学区分两种肿瘤的关键所在。病理学上,一般T淋巴细胞标记物选择CD3,B淋巴细胞标记物选择CD20,而有研究表明,浆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标记物为CD79α和MUMI[3,5,7]。该病例检测组织只对CD3和CD20进行了标记,而未对CD79α进行标记。若区分浆细胞类型,可对免疫蛋白轻链区(κ轻链和λ轻链)进行标记,该病例标记λ轻链,约95%的肿瘤细胞显示阳性,确诊为λ型髓外浆细胞瘤,这与往常的多篇报道中的结果相似[11,12,13,16]。5.3治疗目前国外研究报道对髓外浆细胞瘤的治疗有几种方案。对于单纯的皮肤型EMP,可手术局部切除肿瘤,且预后良好。对于胃肠道及其他组织的EMP,可手术切除后进行后续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美法仑、环磷酰胺、氯霉素、泼尼松等,有研究表明可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作为第一化疗方案治疗猫EMP[1],效果尚可,中位存活时间为天。但是,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贫血、无菌性出血性膀胱炎等副作用,且即使在积极的治疗后,猫咪的存活率也仅有30%。6总结1.髓外浆细胞瘤多发于老年猫,常侵袭皮肤及胃肠道,表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临床检查可发现粘膜苍白、团块占位和心音异常等。2.血液检查结果常提示贫血、骨髓抑制、高球蛋白血症等3.需通过细胞学和病理学结果确诊。细胞学检查病变部位可见大量浆细胞,免疫组化需标记CD79α或MUMI,或对λ轻链进行标记。4.需通过骨骼评估、细胞学检查、骨髓穿刺结果及尿液中本周蛋白的检测与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相鉴别综上所述,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和血液学检查多方面评估,最终需要通过细胞学和病理学结果确诊。参考文献:[1].ClinicalSigns,Treatment,andOut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