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也称作膀胱疼痛综合症,是一种基于尿频、尿急、膀胱或盆底疼痛的的慢性疼痛综合症,是一种与排尿相关的不适感(疼痛、压迫感,憋胀),病史大于6周,合并下尿路症状,排除感染和其他疾病,其中的尿频和疼痛是诊断上的两大要素,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目前间质性膀胱炎大部分诊断仍基于临床症状和病因排除。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活检,镜下可见点状出血,小球样点状出血并非间质性膀胱炎的特异性改变,但可结合患者尿频、尿痛等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治疗主要分为行为治疗,口服药物治疗,膀胱内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1、行为治疗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在诊断的第一时间就需要药物治疗,如果只是早期的症状,没有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可以进行密切的观察,定期复查。行为治疗应该作为间质性膀胱炎一线治疗方案,特别对于疼痛不很严重,但尿急尿频症状较重的患者。这些方法包括控制摄入液体量,调整摄入的时间,记录的排尿日记,延长排尿时间、饮食调节(尽量避免摄入咖啡、酒精、可酸化尿液的食物)等。
2、口服药物治疗
常用的口服药:抗组胺剂药物(羟嗪、西咪替丁)、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戊聚硫钠、镇痛药物治疗。
3、膀胱内治疗
1、膀胱水扩张,水扩张后可导致肌纤维和神经的损伤,膀胱黏膜重新生长,达到症状缓解。患者水扩张后疗效能若能持续半年以上,可以再次水扩张。
2、二甲基亚砜膀胱灌注,它是一种水溶性化学溶剂,具有止痛、抗炎、改变胶原反应、肌肉松弛、清除细胞间的-OH基及影响C纤维的神经传导的作用。
3、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等药物膀胱灌注,肉毒素A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底注射(肉毒素可以调整患者的C纤维的和逼尿肌的状态,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4、外科治疗
1、经尿道电凝、电切、激光治疗,主要通过切除粘膜溃疡病变以改善症状,大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疼痛症状可缓解3年以上。
2、神经调节,主要包括耻骨上经皮电刺激、骶神经刺激调节。
3、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膀胱尿流改道术并不是间质性膀胱炎的常规治疗方法,它只是有选择的适用于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
间质性膀胱炎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虽做大量研究,但并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的很多治疗方法是基于专家意见,缺乏可靠的临床证据。
初诊治疗方案,可先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饮食调节等保守治疗,如无明显缓解或症状加重,行膀胱镜检,必要时活检,予口服药物治疗或膀胱灌注治疗。如症状仍无明显缓解,可行膀胱水扩张或经尿道电凝、电切、激光治疗。对于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可采取神经调节治疗或镇痛对症治疗,仍无改善者,可跟患者充分沟通后行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
本图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转自高医泌尿外科二区。
高医泌尿外科一区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