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冬季节,家长们仿佛置身于一场与疾病的“战斗”中。在刚刚与支原体战斗过后,流感又悄然袭来,甲流之后,乙流更是以“王炸”之势横扫各家。高烧不退、全身疼痛等流感症状让家长们苦不堪言。近期,国家卫健委的监测数据揭示,北方地区当前甲型流感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存在少数乙型流感病例。而在南方地区,乙型流感的比例则稍高一些。面对这一系列复杂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我们该如何准确区分流感、甲流和乙流呢?在这个秋冬交替的季节,流感病毒似乎变得异常活跃。北方地区甲型流感成为主要威胁,但乙型流感病例也时有出现。而在南方,乙型流感的比例则相对较高。面对这一系列复杂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如何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流感。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着显著的区别。流感,作为一种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症状相较于普通感冒更为严重。普通感冒则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患者通常仅表现出打喷嚏、流鼻涕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且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不伴有发热或仅有低热,一般可在3至5天内自愈。而流感患者则会出现更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同时伴随突然畏寒、高热、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及食欲减退等症状。在某些严重情况下,流感甚至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甲流与乙流有何异同?流感,这一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类型多样,包括甲、乙、丙、丁四种核心蛋白不同的类型。在现实生活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造成季节性流行的主要元凶,它们的病毒株各有特色:甲流以HN型流感病毒为代表,而乙流则是H3N2型流感病毒在作祟。此外,这两种流感病毒在感染人群上也有所不同:甲流更倾向于侵袭年轻人,而乙流则主要影响老年人。尽管如此,无论是甲流还是乙流,它们的传播途径都是相似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等。在预防措施上,两者也是一致的,例如勤洗手、佩戴口罩以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面对流感症状,我们如何区分是普通感冒还是甲流感染呢?通常,如果只是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鼻部症状,且不伴有发热或仅有低热,那么这很可能只是普通感冒,无需过分担忧,对症治疗并多喝水、注意休息即可。然而,如果生病后感觉疼痛难忍,包括严重头痛、浑身酸痛,同时体温骤升至39℃以上,那么我们就应高度警惕是否感染了甲流。
Tips:这些病毒和细菌同样能引发感冒除了甲流和乙流,还有许多其他病毒和细菌能够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据统计,引起感冒的常见病毒中,鼻病毒占到了约50%的比例,而冠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也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还有类流感病毒等病原体也可能导致感冒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分别了解一下这些引起感冒的病原体。首先是鼻病毒,它常常引发普通感冒,症状包括打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和头痛等,通常在周左右能够自行缓解。鼻病毒的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全年均可发生,春秋季节较为常见。
另一种重要的病原体是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腺病毒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它还可以引发胃肠道、泌尿道等部位的疾病,如结膜炎和膀胱炎等。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严重后果。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等途径传播,儿童是主要感染群体,成人相对较少见。
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病原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手和物品传播。呼吸道合胞病毒容易反复感染,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甚至并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此外,肺炎支原体也是一种能够引发感冒的病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形态多样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感染人体的多个部位导致不同疾病。其中,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
“阻击”流感这样做一、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但请注意,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疫苗接种的免疫力会随时间逐渐减弱,因此需要每年接种。
二、加强日常防护尽管流感具有高度传染性,但通过充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我们仍然可以有效避免其发生。在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以防止受凉和感冒。日常生活中,勤洗手是关键,避免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在流感期间,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防止交叉感染,并尽量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与家庭成员接触时应佩戴口罩,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流感病毒可以通过使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洗手液)、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氯化剂(如84消毒液)或有机溶剂(如75%酒精)进行灭活,同时,紫外线照射和加热也是有效的灭活方法。三、科学治疗
流感的治疗重点在于缓解症状,如发热和咳嗽等。对于流感高危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一旦感染,应立即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在中医理论中,流感的治疗遵循疏风解表的原则,根据不同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等。同时,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四、管理基础疾病
由于流感可能加重基础性疾病,因此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前预防并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五、饮食调养
在预防流感的饮食方面,应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如瘦猪肉、牛肉、鱼肉和虾肉等。同时,新鲜蔬果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预防流感,如番茄、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柑橘以及鸡蛋等。对于流感患者,建议采用多餐少食的饮食方式。在退烧后,可先从半流质食物开始,逐步恢复至正常饮食。流感并非寻常感冒,其危害不容忽视。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可导致高达万至万的重症病例,同时伴随着29万至65万的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在这个寒冬,让我们共同重视流感的预防,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