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
盆底肌不能过于紧张,也不能过于松驰。
盆底肌处在前方的耻骨、后方的尾骨和两侧的坐骨结节之间,称为盆底肌。
像拖住盆腔器官的支撑床,因此又被称为盆床。
其间有开口允许直肠、阴道和尿道穿过并有一部分肌肉作为这些通道的括约肌,盆底肌肉和附近臀部肌肉的紧张,可能会影响盆腔器官并引起有肠蠕动和性交不舒服。
可以从两臀之间和会阴部等外部进行某些检查和治疗,但完全和有效的治疗需从直肠进行内部治疗。
解剖:
1、、
肛门括约肌:
肛门括约肌由内外4层同心环层肌肉组成。
肛门内括约肌在最内层组成肛壁,属自主神经支配的不随意肌纤维,其它三层是椭圆形的包绕肛管最后2CM的肛门外括约肌。分深层、浅层和皮下层,可随意支配。
肛门外括约肌的浅中层组成肌肉的主体,浅层括约肌向后附着于肛尾韧带,向前附着于会阴体腱,后者汇集了肛提肌、球海绵体肌和会阴浅横肌肌腱。
深层括约肌与肛提肌的耻骨直肠部分悬吊相连,是肛提肌耻骨尾骨部分后外侧最深的部分。
2
肛提肌:
成对的肛提肌形成骨盆膈膜,横跨小骨盆底被泌尿生殖系统裂孔和直肠裂孔所穿过。
由前部的耻尾肌和后部的髂尾肌组成。
耻尾肌附着在耻骨联合到闭膜管的耻骨背面,形成一个围绕肛门、前列腺、阴道和尿道的悬带。
男性耻尾肌前中部纤维大多相交于肛门前双侧的会阴体,称前列腺提肌(前列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强化和收缩耻尾肌来改善);
女性构成阴道重要的括约肌,称耻骨阴道肌(会导致阴道松驰),耻尾肌后部纤维附着于肛尾体形成一个围绕直肠的悬带。
髂尾肌上缘临近骶棘韧带和覆盖其上的尾骨肌向上连接于肛提肌的腱弓和坐骨棘,向下附着于肛尾体和尾骨最后两节,覆盖下1/2--2/3闭孔内肌和全部闭孔。
肛提肌腱弓后面连接于坐骨棘,前面连于闭孔膜的前缘和耻骨。
尾骨:
1、尾骨的活动性很重要;
2、尾骨是评价盆底肌的柔韧性的重要标准;
3、尾骨也会造成强烈的腰痛症状;
4、尾骨可以前后移动30度,如果不动容易出现便秘。
3
尾骨肌和闭孔内肌:
尾骨肌又称坐骨尾骨肌,位于头侧与髂尾肌形成一个连续的平面,外侧连于坐骨棘和骶棘韧带,内侧呈扇形止于尾骨和末节骶骨边缘。
闭孔内肌部分属骨盆内肌部,部分属髋部肌,其中部附着并覆盖于闭孔膜内表面及边缘,与坐骨小孔出骨盆在坐骨棘和坐骨结节间的沟槽处呈直角弯曲并汇聚成肌腱附着于大转子。
闭孔内肌在坐骨小孔处由后方的骶结节韧带和上方的骶棘韧带围成一个无法扩张的紧闭空间。
骶尾腹肌是摆尾肌的进化残留,从第1尾骨的前方及骶棘韧带到第2--4尾骨和骶尾韧带的前部。
功能:
肛门括约肌始终处于持续紧张收缩状态。
耻尾肌和髂尾肌支撑和轻微提升盆腔底,以应对腹内压的增高,在男性称为前列腺提肌,能在前列腺周围形成吊索,并对其产生特殊的向上的力。
在女性称为耻骨阴道肌能收缩阴道口,在尿道周围的收缩有助于排尿结束时排空尿道,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排空尿道。
耻骨直肠肌则在肛门周围形成吊索,强烈收缩有助于排出粪便。
尿道周围大多1型纤维,2型占4%,肛门周围2型23%。
尾骨肌前拉尾骨,支撑骨盆抵抗腹内压,稳定骶髂关节,有强大的杠杆作用旋转骶髂关节(很重要)。
闭孔肌在大腿伸展时是大腿最强的外旋肌,在大腿屈曲时便成为臀部的外展肌。
球海绵体肌收缩有助于在排尿结束时排空尿道,其前中纤维和坐骨海绵体肌可通过反射和自发收缩,使阴茎球勃起组织和背深静脉压缩以勃起阴茎;或压缩尿道口和背深静脉勃起阴蒂。
坐骨海绵体肌收缩还可通过延缓阴茎内的血流回流,从而保持和增强阴茎勃起。
两对会阴横肌收缩有助于固定会阴体与肛门和生殖器之间的中线,并形成骨盆底。
肛提肌是尾骨强大屈肌,与连于尾骨背外侧面的臀大肌协同作用能使肛门最有力的收缩。
盆底肌肉的功能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海绵体肌的收缩几乎不能与肛门括约肌活动相脱离。
症状:
尾骨痛:
肛提肌、尾骨肌和臀大肌紧张。
肛提肌综合征:
90%女性,表现为骶骨、盆腔膈膜、肛门区域和臀部疼痛,43%性交困难,40%直肠功能紊乱,20%坐位疼痛,直肠括约肌的过度收缩会导致伴随性交发作的痉挛性肛部痛,指检时骶骨区疼痛。
病因:
严重摔伤;
车祸或骨盆手术;
长时间维持一种下滑的坐姿;
骶髂关节、骶尾关节和腰骶关节功能紊乱;
慢性痔疮;
盆腔内的慢性炎症如子宫内膜炎;
慢性输卵管卵巢炎;
慢性前列腺精囊炎及间质性膀胱炎等。
治疗:肛提肌按摩:
肛提肌张力升高常与臀大肌张力升高一同出现。
纠正骶髂关节、骶尾关节或腰骶关节的功能紊乱。
任何治疗盆腔慢性炎症如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慢性前列腺精囊炎、间质性膀胱炎和输尿管感染是缓解疼痛的关键。
骨盆底每侧重复按摩10--15次,每天进行,连续一周。
肛提肌牵拉向背侧移动尾骨以牵拉肛提肌(所有的尾骨关节特别是骶尾关节都是可以活动的)。
1、女性盆底有三个洞,男的两个洞,女性的盆底更容易损伤;
2、骨盆前倾时,臀大肌是无力的;
3、阴部神经会受到梨状肌强力影响;
4、练核心肌之前需预先激活盆底肌;
5、孕妇的盆底比正常下降2厘米;
6、半侧、半坐喂奶会导致产生腰痛;
7、骶髂关节紊乱是导致腰痛的原因;
8、盆底肌紧张也是自我保护的功能;
9、慢性阴道炎长期不愈跟盆底肌松驰有关(用抗生素治疗和盆底肌强化锻炼)。
文:紫涵
文章图片来自于网络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