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高压氧舱启用至今整整一年,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病例,
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1
病例一
患者朱某,男,70岁。今年7月患者突然晕倒在床边,出现意识障碍,家属发医院,头颅CT提示“脑出血”。经外院积极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仍留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失语等问题,随后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失语18天”收治我院老年康复科。入院后,医用氧舱科会诊查体神清,查体不配合,言语不能,对答不能,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简单计算力、理解力不配合。患者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0级,双侧Babinski征(+),需平卧吸氧。经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5个疗程后,患者能独立坐起吸氧,目前患者肢体乏力、头晕、失眠症状明显改善,大小便恢复知觉。
病例二
2
患者高某,女,70岁,因“咳嗽咳痰不畅1周”入院。患者于今年4月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致昏迷、意识障碍,头颅CT示“广泛脑梗塞”。因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了严重的肺部感染,有粘稠痰增多、高热的症状,后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发病后四周转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病康复科,行高压氧及相关辅助治疗。在医用氧舱科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出现哭、笑等表情;第5个疗程结束后,患者便完全恢复意识,具有语言表达能力,呼吸道痰液也基本消失,经肺部CT检查显示炎症吸收。目前患者神志清,无咳嗽咳痰,大小便有知觉,能在家属的陪同下坐轮椅外出。
3
病例三
患者丁某,男,76岁,因“左侧肢体乏力伴头晕11月余”入院。11月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头晕伴左侧肢体乏力,同时乏力症状逐渐加重,血压明显增高,外院头颅MRI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经积极治疗后,患者仍遗留左侧肢体乏力,后收治我院心脏康复科。患者查体左侧上下肢体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2级,左侧肢体偏身浅感觉、针刺觉、位置觉较右侧迟钝;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坐位平衡2级,无法站立,坐轮椅推送。患者有糖尿病足病史,左足踇指见伤口溃烂。经高压氧治疗后,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3个疗程后患者糖尿病足伤口修复,5个疗程后可独立站立,10个疗程后,患者能自己借助轮椅行走。
病例四
4
患者张某,女,44岁。今年7月,患者在青海省旅游时出现高原反应,因长时间缺氧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出现昏迷、意识障碍,后转入我院行康复治疗。目前经过3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患者已苏醒,呼叫有反应,但无语言表达能力。
5
病例五
患者王某,男,65岁。4个月前,患者突发脑梗塞,出现右侧肢体功能障碍,经临床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仍有乏力症状,行走不稳。1个月前,患者来我院医用氧舱科行高压氧治疗,经过2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患者右手持物能力明显增强,慢走基本恢复正常。患者病情康复后,特意向医务人员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科
室
简
介
医用氧舱科
医用氧舱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极具专业性治疗的特色科室。团队配有副主任医师1名,医师1名,护士3名,技工2名。工作人员均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责任心强,服务意识高,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称赞。
氧舱内整洁舒适,座椅容积大,布局合理,为接纳更多重症治疗患者,特设一个重症氧舱,现有众多重症患者经过高压氧治疗,由昏迷转为恢复意识,由卧床转为坐立及下地行走。医用氧舱科已成为患者康复的福祉。
业
务
范
围
对有害气体中毒,各种缺血缺氧性脑病、冠心病、脑外伤、脑卒中恢复期、突发性耳聋、耳鸣、睡眠障碍、血管性头痛、周围神经损伤(脊椎损伤)及术后恢复,挤压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坏死性软组织损伤、气性坏疽、糖尿病足、真菌感染、放射性软组织感染、放射性的骨损伤、发射性的出血性膀胱炎和肠炎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上述一些疾病的早期治疗具有特殊疗效。
服
务
宗
旨
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让患者能够获得安心、愉悦、满意的治疗体验。
门
诊
时
间
氧舱科门诊时间
周二、周四
氧舱科治疗时间
周一至周五
预约电话
转/
专
家
简
介
陈雪峰
职称:
副主任医师
职务:
医用氧舱科主任
门诊时间:周二、四全天
专业特长:
擅长一氧化碳中毒及中毒性脑病、缺血缺氧性脑病康复,心脑血管疾病康复,对耳鸣、耳聋、偏头疼、睡眠障碍、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折及骨折后愈后不良、股骨头坏死、颅脑损伤、面瘫、下肢动脉闭塞症及小儿脑瘫等康复治疗具有丰富的高压氧治疗经验。
供稿丨饶玢
指导丨陈雪峰
编辑丨龚蕾
审核丨刘宁、左飞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