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阴性菌是我国感染性细菌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年CHINET监测据显示其检出率为70.8%。近年来由于G-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导致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本期主题为可抑制β-内酰胺酶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类抗生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大部分β-内酰胺酶,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所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在临床抗感染中应用地位不断提升。
01组合原则半衰期相近、分布相似,两者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能共同维持足够的作用时间
组方后毒性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两种药物配伍比例适当
02共同特点对多数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有较强的作用
不增强与其配伍药物对敏感细菌或非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的抗菌活性
抗菌活性主要取决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当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相似时,产生协同作用
联用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03抗菌作用注:“++++”表示很强作用,“+++”表示强作用,“++”表示较强作用,“+”表示有作用,“-”表示无作用
04临床应用G-感染的治疗。临床应用于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
肺炎的抗菌药物选择取决于经验性治疗时对病原菌的判断和目标治疗时对培养及药敏结果的解读。一般主要包括多种致病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结构性肺病和吸入性肺炎等。
此外该类药物还应用于包括急性单纯性膀胱炎、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在内的尿路感染,多种致病菌引起的混合性腹腔感染和粒缺伴发热低危患者的初始治疗等。
仅供医药医学相关人士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