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膀胱炎病因
膀胱炎治疗
膀胱炎手术
膀胱炎医院
膀胱炎饮食
膀胱炎诊断

足三里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神穴

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今天给大家分享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

话说大腿看完了,开始看小腿了,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足阳明胃经小腿的穴位。

足三里在哪儿呢?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直下3寸(四指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见下图。

何为足三里呢?

足即下肢,三里即三寸,一里为一寸,穴在膝下3寸,故名足三里。这个穴位解释特别简单,但是功能强大到你无法想象。

足三里可以治疗哪些病症呢?

1.足三里穴应用广泛,为全身强壮要穴,针灸按摩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亦为消化系统常用要穴。

2.《黄帝内经素问》讲本穴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足以谓之“三里”。古“理”与“里”通。本穴在下肢,故名“足三里”,示别于手三里也。腹部上中下三部所有的病症,都可以治疗,可见,本穴是不是治疗足够多的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

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肠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辅助胃镜检查;

2.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风湿热;

3.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肾炎,膀胱炎,遗尿,阳萎,遗精;

5.妇产科系统疾病:

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6.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小儿麻痹,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

7.五官科系统疾病:

眼疾,口腔疾患,耳聋,耳鸣。

直刺1~2寸,局部有酸胀感。

针尖略向下斜刺,其针感可沿足阳明胃经下行至足踝、足跗和足趾;针尖略向上斜刺,部分针感可沿足阳明胃经逐渐循股上行至股部和腹部;

—般直刺0.8~1.2寸。系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回阳九针穴之一。

直刺1~1.5寸。

直刺0.5~1.5寸,针感向下肤放散;

针尖略向上斜刺,在不断捻转运针之时,针感可沿胃经逐渐循股走至髀关、归来、天枢等穴,少数走向胃腑、剑突处;

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法;

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可灸。

强壮保健常用温和灸或化脓灸。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强身保健可采用化脓灸,每年1次,或累计灸数百壮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每日1次,每月20次,有时亦可采用药物天灸。

注意:

小儿忌灸足三里。

足三里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足三里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

足三里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足三里配上巨虚、三阴交、切口两旁俞穴,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术。

足三里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足三里配百会、中脘,治气虚下陷。

足三里配中脘、阳陵泉,治胃痛。

足三里配内关、中脘,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治胃脘痛、反胃呕吐。

足三里配天枢、气海,治慢性腹泻。

足三里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足三里配天枢,治泄泻。

足三里配风池,治头昏。

足三里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足三里配环跳、风市,治下肢麻木。

足三里配关元,施以化脓灸、隔物灸、药物天灸等至皮肤红晕,有增强体质的作用。

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长期坚持,可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肝气旺于春,故应以养肝为主。气血生化有赖于脾胃,故养肝先健脾,可每天按摩足三里10~30分钟,也可艾灸。

夏季火旺,与心功能相符,故应养心安神,可每天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也可艾灸。

----------分隔线----------

如果喜欢本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yanzz.com/pgyys/7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