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交通大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朝夫教授主讲的《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病理(体系化课程)》每周二、五下午14:00上线衡道研习社。
配套医院病理科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亚专科骨干杨晓群老师整理,今天带来第四讲:尿路上皮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之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病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医院病理科
杨晓群副主任医师
尿路上皮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
第四讲
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病变
内翻性尿路上皮病变
(invertedurotheliallesions)
定义:
尿路上皮在黏膜固有层内非浸润性生长。
(注:浸润性生长形态特点请见第五讲)
类型:
(1)内翻性乳头状瘤;
(2)低度恶性潜能的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
(3)低级别内翻性尿路上皮癌,非浸润性;
(4)旺炽性腺性囊性膀胱炎;
(5)其他。
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之间鉴别要点:
上皮巢的大小,有无吻合,上皮巢内游离的血管脉管束,细胞形态,核分裂像有无、多少和位置(索上皮的基底部、中间、上部)。
1、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papilloma)
(1)定义:
良性尿路上皮肿瘤,以内翻性生长为特征,细胞无异型或轻度异型。
(2)临床:
约70%位于膀胱,输尿管、肾盂、尿道亦能发生。症状:血尿、尿路刺激症,或出现阻塞症状,年龄:10~94岁。
(3)大体:
孤立,或有蒂或无蒂,偶呈息肉状(表面光滑),瘤体最大经可达8cm。
(4)光镜:
组织结构:黏膜固有层内相互吻合的尿路上皮岛和索,与表面尿路上皮有移行;索周边为栅状排列的基底细胞,中央为正常尿路上皮;间质少,缺乏炎细胞浸润;
细胞形态:细胞形态温和,可出现非角化性鳞化灶;核分裂象不见或罕见,仅出现在索、巢的周边。
索中央的细胞可出现的形态有中心细胞成熟化(流水样、囊状结构、鳞化),偶尔可见形态不典型的退变细胞。
基本概念:
高级别病变:伴有核分裂像;
退变细胞:不伴核分裂像,核膜不清楚,染色质污浊。
2、低度恶性潜能的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
上皮巢或索大,上皮巢内游离的脉管束,而细胞形态和核分裂像不够癌。
3、低级别内翻性尿路上皮癌,非浸润性
上皮巢或索大,上皮巢内有游离脉管束,细胞异型性为低级别,核分裂像不限于基底部且量多(一般≥3个,注意此处不要机械化)。
注:内翻性乳头状瘤样型尿路上皮癌(invertedpapilloma-likevariantofurothelialcarcinoma),勿用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为尿路上皮癌。
左:上皮巢大,巢内有游离脉管束;
右:内翻性乳头状瘤样形态。
4、旺炽性腺性囊性膀胱炎
(1)腺性膀胱炎与内翻性乳头状瘤鉴别点:
腺性膀胱炎上皮巢之间无吻合现象。
(2)腺性膀胱炎:腔面衬覆细胞垂直于腔面;
囊性膀胱炎:腔面衬覆细胞平行于腔面。
(3)伴有肠腺化生的腺性膀胱炎可出现黏液外溢,需要和膀胱黏液腺癌鉴别,前者满足以下特点:
「四个有限」:细胞的不典型性有限、核分裂像有限、形成的黏液湖有限、侵犯肌层有限;
「一个缺如」:黏液湖内缺少形态不典型的上皮漂浮。
左:伴有肠腺化生的腺性膀胱炎,局部黏液外溢;
右:腺性膀胱炎经典形态。
(4)旺炽性腺性囊性膀胱炎:
上皮显著增生,但无异型性,如同乳腺导管上皮旺炽性增生。
补充知识点:
膀胱内出现淀粉样变性时处理原则:
淀粉样变性有系统性和原发性,系统性者为全身性病变,请临床排除系统性继发累及膀胱后,才诊断为膀胱处原发。
5、其他鉴别诊断
(1)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巢状变异型:
有「欺骗性良性外表」,貌似Brunn巢,但瘤巢致密、不规则,浸润性生长,常有肌层浸润,总有核增大、染色质粗的间变细胞。
(2)放射性膀胱炎:
间质疏松水肿、血管扩张、红细胞外渗、血管腔内有纤维素样物;联系临床。
辅助手段
(1)免疫组化:
CK20、Ki-67、P53等;
(2)FISH:
Urovysion(3、7、17号染色体多倍体扩增和9p21纯合性缺失),阳性时高度提示为尿路上皮癌。
部分图片来自MingZhou教授,在此表示感谢!
思考题
请选出您认为正确的选项,
答案将在下期笔记中揭晓!
上一期答案揭晓:
下列病变为肿瘤性病变的是(ACE)
A、尿路上皮异型增生
B、尿路上皮反应性不典型增生
C、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D、尿路上皮乳头状增生
E、尿路上皮原位癌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病理体系化课程
第五讲已上线衡道研习社
点击图片,进入课程
本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