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最常见的被重新激活的病毒,两者都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不良预后有关,但很少有研究调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和EBV共激活的影响;
2、本研究CMV-EBV共激活患者的1年总生存(OS)率(P=0.)和1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P=0.)均显著降低,且共激活患者更容易发生病毒性肺炎(P=0.);
3、移植后30天,CD4+CD25+T细胞计数是病毒共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EBV共激活与不良预后有关
HSCT是公认的治疗大多数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HSCT后患者体内通常会重新激活多种不同的疱疹病毒,CMV和EBV是allo-HSCT后最常见的被重新激活的病毒。以往的研究表明,CMV或EBV的重新激活与HSCT的不良预后有关,并且两者都会增加非复发死亡率(NRM)。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两种病毒之间似乎存在双向联系,例如会导致CMV血症较高的发病率和较低的病毒清除率、较高的EBV-PTLD发病率以及移植后免疫重建延迟。然而,很少有研究调查HSCT后CMV和EBV共激活(定义为CMV和EBV病毒血症同时发生)的影响。
国家中心临床研究发现CMV-EBV共激活对移植后临床结局有显著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在年7月至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HSCT的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例患者(68.4%)出现至少1次CMV病毒血症,36例(14.6%)患者出现EBV病毒血症,24例(9.7%)患者出现CMV和EBV病毒血症同时发生,即共激活。
根据定义将CMV和EBV再激活分为三组:(1)共激活组:定义为在CMV或EBV血症时分别检测到EBV或CMV病毒血症;(2)其他再激活组:定义为合并CMV和/或EBV再激活,但两种病毒激活并非同时发生;(3)未再激活组:定义为未检测到CMV和/或EBV再激活。
CMV-EBV共激活患者的1年OS率和1年LFS率均显著降低。生存曲线见下图:
病毒再激活对临床结局的其余影响:1、共激活组的患者比其他两组患者更容易发生病毒性肺炎(P=0.);2、再激活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再激活组(P0.);3、出血性膀胱炎在再激活组中也更为常见(P=0.)。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我们确定了病毒共激活是1年OS率和LF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年OS:共激活组vs未再激活组HR=4.94,其他再激活组vs未再激活组HR=1.94,P=0.;1年LFS:共激活组vs未再激活组HR=3.66,其他再激活组vs未再激活组HR=1.51,P=0.)。
进一步分析表明,CMV持续时间(P=0.)、EBV持续时间(P0.)和移植后30天CD4+CD25+T细胞计数(P=0.)是病毒共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表汇总了病毒共激活的危险因素:
研究者解析
根据定义,这项研究可以证明CMV和EBV的共同激活与较低的1年OS率和LFS率相关。共激活患者更容易发生病毒性肺炎。移植后30天CD4+CD25+T细胞计数被确认为CMV和EBV共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CMV和EBV共激活与移植后30天CMV或EBV病毒持续时间延长和CD4+CD25+T细胞重建不良有关。诚然,这项回顾性研究存在其固有的偏倚,并且研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