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万物凋零。
冬季养肾,势在必行。
⊙你是否发觉,进入冬天,自己突然会腰疼、腿肿、颈椎痛?
⊙你是否知道,每天胸闷气短、头晕目眩、血糖忽高忽低,并不是因为用错了药?
⊙你是否发现,医院的病床早已人满为患,甚至连走廊都躺着打点滴的患者。
为什么每当寒冬来临之时,我们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呢?中医认为,树之有根,如同人之有肾。肾为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进入冬季之后,肾脏的功能开始减弱,先是皮肤干燥,然后咳嗽加重,最后心、脑、脾、胃、肝、肺等各处陆续出现问题。
这就好比一棵大树在秋冬季节之后,首先树叶变黄,然后枝叶脱落,最后枝干干枯。
《灵枢·本神》中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四季的体现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是肝主生,心主长,肺主收,肾主藏。
冬季是自然界的生物经过春生、夏长、秋收,最后进入藏的阶段,在自然界的冬季,表面上看不到生机,树木也枯萎了,动物也冬眠了,其实是生机都潜藏起来了,树木的地上部分枯萎了,但地下的根部充满了生机,动物的冬眠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保存住生命物质。所以冬季的特征就是“藏”。
在五脏中,肾的藏在冬季是主导,因此,冬季是藏的季节,是养肾的季节。
大家都听过“瑞雪兆丰年”句话,但有谁知道为什么瑞雪就一定会是丰年呢?
这是因为洁白的瑞雪将大地覆盖,把大地的阳气封藏在了地下,来年冰河解冻春年花开,大地的阳气生发出来,必定就是一个丰收之年。
人和自然界是一样的,冬季里人体也要封藏,把肾精肾阳封藏在体内,开春之后,身体愈发健康。
肾经是人体最具防御力的经脉肾是先天之本。一个人生命的本钱,大多来自父母的遗传,也就是祖上的遗产,如果没有先天的厚赠,那就真的太需要后天的培补了。我们人体的器官就像天天运转的机器,是很容易磨损的;但是只要我们经常保养它,时时除垢润滑,那么我们仍然能够日久弥新,甚至脱胎换骨。
足少阴肾经,归属于足少阴肾经的腧穴,左右两侧共54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肾经三宝
这里主要讲足少阴肾经的三个穴——太溪、复溜、涌泉。可别小看这三个穴,它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1---大补穴--太溪
太溪位于脚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这个穴说白了就是一个大补穴,凡是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还有男人们最担心的性功能减退以及妇女们的习惯性流产,都可通过刺激这个穴看到明显的效果。
2---滋肾阴--复溜穴
“复溜”就是让血液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复溜穴的位置在太溪穴直上两寸处。这个穴位治疗淤血和炎症效果最好,所以膀胱炎、阴道炎、前列腺炎以及因流产留下的后遗症等,都可以选择此穴治疗。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的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所以怕热口干、夜间烦躁难眠的患者又多了件法宝。
3---肾上腺反射区--涌泉穴
涌泉穴: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此穴位的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推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它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之一。推搓涌泉穴之所以能防治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
专业铸造品牌,技术引领未来!汪氏火罐09年获得国家专利!其罐疗技术于年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举办的“百项亚健康中医调理技术”评选,在余项参选技术里脱颖而出。年汪氏火罐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汪氏火罐疗法被评为世界先进水平!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