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的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发病率约7%~10%。在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占第二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并随增龄有上升趋势,男女患病率差距缩小。
二、老年人泌尿系感染发生率高的原因
1、膀胱对尿液压力反应减退,神经原性或乏力性膀胱的发生率较高,残余尿增多或尿潴留致膀胱内压增高,局部抗菌力减退。
2、尿流不畅或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泌尿系肿瘤、尿道憩室、尿路结石、排尿功能紊乱等,使尿路梗阻,易引起尿路感染。
3、免疫功能减退,营养壮况差,会阴部清洁卫生差,对各种病菌体抵抗力降低。
4、老年男性大多有前列腺肥大,随增龄前列腺液中某些离子成分如锌、镁、钙含量及PH值改变,可影响其抗菌活性,并发泌尿系感染。而老年女性,雌激素减少,尿道粘膜退行性改变;尿道括约肌薄弱、小便失禁、会阴部污染、尿道口细菌寄生;绝经后阴道分泌物PH值上升、难以抑制尿路细菌生长,均造成难治性的泌尿系感染。
三、老年泌尿系感染临床症状
1、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者仅占35%。
2、全身症状较明显,如寒战、发烧、头痛、恶心或急性腹痛,严重者可产生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还有表现冷漠、烦躁、厌食及性格改变;有的病人表现为尿失禁;致使泌尿系感染的诊断被忽略。
3、尿检验可发现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和细菌。
四、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分为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和上尿路感染(输尿管炎、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可单独存在,而上尿路感染多与下尿路感染同时并存。
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方法决定于定位诊断、菌种类型、中毒症状的轻重等综合拟定。
五、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1、一般对症治疗
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多排尿,尿路梗阻者应设法解除梗阻,保持尿液引流通畅。
2、抗菌素治疗
①无症状性菌尿主张短程疗法,单剂量顿服法。头孢氨苄2.0g、氟哌酸0.6g、氟嗪酸0.4g或阿莫西林3.0g等,任选一种睡前顿服。还有人用磺胺甲基恶唑(SMZ)2.0g、甲基苄氨嘧啶(TMP)0.4g、碳酸氢钠1.0g,一次顿服(简称STS单剂)。其优点是:单次大剂量用药使尿路短期达到高浓度,较疗程长低浓度效果好,毒副作用少;病人易接受;节约药费;并有助于鉴别膀胱炎与肾盂肾炎,后者大多数治疗失败。
②对症状性膀胱炎及妇女病人趋向3-7日疗法。
③肾盂肾炎,无全身症状选用新一代喹诺酮类、阿莫西林、STS10~14天疗法。如有发烧及全身症状,按药敏选用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等或联合用药。
④对复杂性泌尿系感染的治疗:病人多属肾盂肾炎,一般原有尿路结构或功能异常,或有系统性疾病。医院治疗,除抗菌治疗外,应消除及纠正并存的上述诸因素,这是彻底控制感染和防治再发的关键。抗菌素必须选用较强的药物或两种联合用药。严重者以静脉给药,显效后可改口服,疗程2~3周。尿菌转阴后,注意复查监测,防治复发。
除此,对老年病人应加强护理,鼓励多饮水、勤排尿,注意会阴部卫生,碱化尿液、以利于减轻尿路刺激症、增强药效。
6.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1、个人(尤其女性)的会阴部卫生。女性前庭及阴道内PH值保持在4.5左右,细菌不易繁殖;下尿路粘膜表面有抗体产生;粘膜的完整性有机械阻挡作用,故过度清洗也不可取。尤其是绝经后,由于雌激素下降,PH改变易发生感染。
2、性生活后排尿或性生活后单次口服抗菌药物。对于预防复发是有效的。
3、初次治疗应彻底。初次感染治疗后,病原菌潜伏下来,在合适的条件下重新感染。44%的患者在12个月内至少一次复发。感染经常复发者采用低剂量抗菌药物每日一次,每周3次,长期应用。若担心长期应用小剂量抗生素有副作用,也可在适当时候用中药替代,对于预防复发是有效的。
4、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疗法(如阴道内使用雌激素软膏),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但用前应得到妇科及乳腺科医生的确认(确认有无禁忌症)。
5、彻底控制和清除体内感染病灶,如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盆腔炎、尿道炎。
6、及时纠正引起感染的原发病变,如尿路梗阻(结石、畸形、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异物(包括尿管)及返流。
7、积极治疗造成全身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如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尿毒症、慢性肝炎肝硬变等。
8、女性朋友在大便后,用手纸擦的时侯,由前往后擦,避免粪便污染到尿道口。便后如清洗肛门亦应如此。不能用坐浴的方式进行。
9、减少或避免感冒、受凉、生气、熬夜、长久憋尿、过度劳累。适当多饮水(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限制饮水者听从相关医生的建议)。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喝咖啡的朋友注意啦!
一天不排便相当于吸3包烟,导致便秘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怎么调理
三种极易致死的胸痛该如何鉴别
贴暖宝宝能取暖?你的保暖小招数其实都是错的!
多吃6类食物,对远离胆结石有帮助
婷儿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