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期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又称尿路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道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肾盂炎症,统称泌尿系感染,其中尿道炎、膀胱炎称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肾脓肿、肾周脓肿称上尿路感染。临床分为急性及慢性感染。患儿发病后有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腰痛、下腹疼痛。小儿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以婴幼儿较多见,女孩多于男孩。本病经积极的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反复感染者应检查有无泌尿道畸形。
病因有哪些?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80%~90%由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引起,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等,少数为粪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少数患儿免疫力低下时也可由病毒、支原体或真菌引起。感染途径分为:
1.上行感染
婴幼儿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他不洁物的污染,加上局部防御能力差,易引起上行感染,女孩尿道短,更易感染。另外,在婴儿时期由于膀胱壁内走行的输尿管尚未发育完全,输尿管短或异常,在排尿时输尿管关闭不全而致逆流,细菌随逆流的尿液上行引起感染。
2.下行感染
先天畸形及尿路梗阻,如肾盂积水、输尿管狭窄、多囊肾均可因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也可由于结石、肿瘤等原因引起的梗阻使细菌逆流导致尿路感染。
3.血性感染
泌尿系感染可以是婴幼儿全身败血症的一部分及慢性菌血症患儿伴发症状。
临床表现有哪些?
1.新生儿期
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拒奶、苍白、呕吐、腹泻、腹胀、体重增长缓慢、呆滞少动、抽搐、黄疸等,而泌尿系症状罕见。
2.婴儿期
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食欲不振、呕吐、腹痛、反复腹泻等,泌尿系症状随年龄增长而渐明显。部分患儿排尿哭闹,尿线中断,尿频及遗尿。
3.儿童期
多有典型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时有肾区及下腹痛,少数病人有一过性血尿,全身症状多不突出。有的患儿发热、寒战。
4.慢性感染者
病程多超过6个月。小儿较少见,症状轻重不等,可从无明显症状直至肾功能衰竭。病程久者可有贫血、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肾功损害时有高血压、多尿、肾小管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缩短细菌在膀胱内的停留时间。女孩应注意外阴部清洁。
抗菌治疗
早期积极采用抗生素。
急性上尿路感染可选择一种抗生素静脉给药,同时口服另一种,疗程10~14天;急性下尿路感染即可选择一种口服抗生素,疗程1周。
慢性或经常复发的尿路感染,抗菌治疗抗生素应足量、疗程延长2~4周。
常用抗生素:①青霉素类;②头孢菌素类,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③磺胺类:复方新明服药后多饮水,肾功不全者慎用。
积极治疗尿路结构异常
急性尿路感染经合理抗菌治疗,多能迅速恢复,但半数病人可有复发或再感染,慢性病例有可能发展成肾功不全。
预防的方法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外阴部。小婴儿勤换尿布,大便后洗臀部;儿童期经常洗会阴部,内裤勤换,不宜过紧,便后擦试从前向后。
2.及时发现男孩包茎,女孩处女膜伞,到专科就诊。
3.多饮水,不憋尿。
4.积极治疗蛲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