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好消息点亮了疫情中的阴霾——中国首批新冠疫苗已经展开一期临床试验了!虽然前路依然漫漫,但这是一个好盼头。
这次疫苗临床试验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的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这也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试验。
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我们可以查到很详细的试验信息:
共召集位志愿者,年龄在18-60周岁身心健康的成年人,分为低、中、高剂量三组对比,进行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
本次试验持续9个月,对于志愿者的纳入标准和筛选标准也十分清楚。
这些符合标准的志愿者们将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汉特勤疗养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进行,接种疫苗后14天进行集中隔离观察。
根据其中一位志愿者发布的“买家秀”,这批志愿者们已经在19日接受了疫苗注射。
除了这第一支开始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我们还有另外4支疫苗技术路线正在紧急研制当中,分别是:灭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核酸疫苗。
那么中国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这支“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究竟是什么原理?
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
腺病毒是一种主要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最初于年从人类的腺样组织分离出来,可以在淋巴腺中潜藏很久,故名为腺病毒。
感染腺病毒会造成呼吸系统、消化道系统不适,和一些结膜炎膀胱炎症状,很少会致人死亡。
这支疫苗就是利用腺病毒中最常用的人5型腺病毒Ad5作为载体,将新冠病毒与其重组,改造出一个我们需要的载体病毒,并注入人体产生免疫。
新冠疫苗快有了吗?
虽然这是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不过,在经过动物实验后的疫苗药用临床试验通常分为4期,即使研发成功确定该疫苗能够抵抗新冠病毒,也还需要经过各种繁琐的步骤才能真正上市。
疫苗的制备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时间和资金。考虑到人类的生命安全,经过多次试验、收集到完备的数据进行研究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过程,所以,这件事情真的急不得。
不过,临床试验可以同时开展多个分期研究,或者交叉重叠进行。特别是在像新冠这样的特殊时期,相关疫苗的临床试验也会加速。
除了腺病毒载体疫苗,其他疫苗预计在4月中旬甚至更早申报进行临床试验。
“疫苗大战”?这个措辞不太合适
就在我国疫苗进入临床试验之前,也有新闻报道美国也展开了疫苗临床试验,这也引发出了一大波关于“疫苗大战”的言论。
在这样一个传染迅速,并且致死人数之多的病毒面前,就事论事,选择这样一个“引战”措辞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起风波突显冠病疫苗研发已成全球危机下的政治角力磨心,妨碍的却是全球抗疫。
不仅仅是中美,各国都在紧急开发疫苗的研发工作,我们都在与时间赛跑。
让我们静候佳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