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是不是3岁了...还在每天晚上经历尿床?
孩子隔三差五尿床总以为是小事,可尿床背后的危害你了解吗?
为什么这么大的孩子总是尿床?
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这是儿童遗尿症的表现。
什么是遗尿症?
遗尿症(Enuresis)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病边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可有下列几种:
①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
②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③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
④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遗尿症有哪些具体症状?1、不能控制排尿:
2岁以上的孩子仍不能自己控制排尿,且每月出现2次以上,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遗尿的次数也有所不同。2、白天易疲劳:
因为儿童尿床后睡眠环境受到影响,之后自然睡不好,白天活动易疲劳,学习无精神,状态欠佳,常常给人面黄的病态感觉。3、不良习惯:
遗尿症患儿多有睡觉姿势不佳、饮食上会挑食造成营养不良,并且在阴雨天气症状多会加重。4、不良心理反应:
遗尿症患儿不愿和人交流,心理会自卑、内疚、焦虑长此以往会伴有性格内向、孤僻的倾向。5、其他:
遗尿症患儿常常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比如集中式的生活会让他们感到紧张而使病情加重,家长的打骂也会让导致同样的结果。遗尿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采用抗利尿激素、抗胆碱能药物、甲氯芬酯等药物抑制原尿量,松弛逼尿肌,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使患儿膀胱刺激达到神经阈值时能够快速苏醒,避免遗尿的发生。药物治疗只能对症治疗,短期内疗效明显改善,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且治疗周期长,容易出现水中毒、高血压等副作用。
2、心理治疗
针对患儿的心理状态,予以科学的解释和支持,消除其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帮助其消除羞耻感,多安慰、多鼓励,使患儿放松心理压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3、行为疗法
通过白天多饮水扩充膀胱容量,并尽量憋尿,加强尿道外括约肌和腹内肌对排尿的控制,以控制膀胱颈部下垂,达到夜间控制遗尿的目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