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外加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陡增,致使大多数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一部分个体表现出脸上长痘,肥胖、身体困重、口臭等等,造成这些病理改变的罪魁祸首就是人体内的浊气。
何为浊气
中医理论素体脾胃虚弱的人群,饮食不加以节制,暴饮暴食,致使食物内积,久则产生痰湿,甚至影响排便,引起便秘。而对于平素情绪忧愁的个人,气机不畅,进而影响血液的运行,产生瘀血。诸如,痰湿、积食、粪便、瘀血等病理产物即称为浊气。
浊气滞留人体,就可以产生痘痘、痤疮、肥胖、口臭、乏力等等病理改变,部分女性患者甚至可以出现白带过多、阴部的瘙痒等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造成浊气的原因,以脾胃的虚弱和情绪的改变,外加当代人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大量饮酒、吸烟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脾胃虚弱,情绪忧愁,因而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
如何排除人体的浊气呢?
医院名老中医史常维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
1、艾灸法
排除浊气,健脾是基础,艾灸可振奋人体脾胃之气,促进浊气秽浊之物的排出。常用的穴位为足三里穴(膝盖外侧下三寸处),将艾条置于足三里穴上2-3cm,艾灸至透热,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每日一次,每次约15分钟。
2、推腹、跪膝、金鸡独立
推腹排除三浊,治疗很多慢性病,包括妇科问题,还有减肥功效;跪膝可引血下行,增强肝肾功能;金鸡独立是专治足寒症的重要功法,还可降血压、缓解小腿浮肿、膀胱炎、阴道炎等多种妇科问题。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的不良的习惯与浊气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日常护理。做到顺应天气的变化调整好衣物,合理分配三餐、按时就餐,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饮食结构合理,多食土豆、玉米等粗粮纤维,饭后宜小范围慢走15分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食物的消化。
每天按时排便,不熬夜、不酗酒,按时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11点—3点肝排毒,需要大量气血,此时看电视、上网会加重肝脏负担,致使排毒不畅,造成毒素淤积。不仅堵塞经络,还会造成肝血不足。
多数人群在排出了大部分浊气积毒素后,机体会稍感乏力,此时可适当补养气血。名老中医推荐一个常用的食疗方。
薏米山药粥
做法:取薏米60克,山药30克,大米克,将薏米、山药洗净,置于克大米内熬制成粥,可适当加入少许红糖或白砂糖调味。
这是最好的健脾补气血的食疗法,不可小视。山药不温不火,适合各种体质。薏米祛湿,健脾胃,利水湿,现代药理学也表明薏米具有抗炎的功效,尤其慢性阴道炎、膀胱炎、小腿浮肿的人群最适合。身体过于虚寒者,薏米换茨实。
名老中医档案
史常维
副主任中医师
原重庆市中药研究所副所长
现医院特聘名医
坐诊时间:每周一、周五上午
中华养生科研会会长助理,高级养生导师;重庆方奇咨询首席中医专家。11岁起随父亲中国著名中医专家史方奇学习中医,后又师从中国著名中医专家熊寥笙、陈枢燮,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按照中共中央([56]号)文件精神进行“师承培养”并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医院管理工作50多年,在内分泌,心脑血管,肿瘤,消化,妇产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中医预防、保健、治疗、康复诸方面,有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到的学术见解和独特治疗方法。
擅长:慢性胃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中风,肝、肺、胃肿瘤,慢性肝病,脂质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女性抗老防衰,月经紊乱,围绝经期综合征,优生优育等疾病的中医医疗、保健、康复、养生服务。
曾任重庆市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中医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重庆青年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重庆中医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医药报”记者“祝你健康杂志”特约撰稿人。
主要学术成就有:《二参保心康治疗冠心病研究》《降压养血胶囊治疗二期高血压研究》《吴氏抗癌扶正散、抗癌散结膏治疗恶性肿瘤研究》《健脾止泻灵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研究》《四川省名老中医药人员学术经验总结(36个项目均通过四川省中医管理局‘视同鉴定’)》参加编撰《名医学术精粹》《巴蜀中医文论》《中医优生长寿法》《小儿难证奇验》等书籍。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