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放、化疗是治疗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几乎所有的放、化疗都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从而削弱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的饮食虽然能预防和减少因化疗带来的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但是对病人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的。
放疗:放射治疗,用高能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采用设备来完成。
化疗:化疗疗法,采用化学药物向患者体内注射来杀死肿瘤细胞。
放、化疗治疗常见的副作用:
身体虚弱:患者可出现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出虚汗、嗜睡等。
免疫功能下降:化疗药物可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
骨髓抑制: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下降和血小板减少,甚至红细胞、血色素下降等。
消化障碍:食欲下降、饮食量减少、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很多化疗药物通过刺激胃肠道粘膜引发上述症状。
炎症反应:发热、头晕、头痛、口干、口舌生疮等。
心脏毒性:部分化疗药物可产生心脏毒性,损害心肌细胞,患者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气短等症状,甚至出现心力衰竭。
肾脏毒性:有些化疗药大剂量可引起肾功能损害而出现腰痛、肾区不适等。
肺纤维化:放、化疗可以引起肺纤维化,白胸片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呈条索状改变。对即往肺功能差的患者来说更为危险,甚至可危及生命。
静脉炎:约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可同程度的静脉炎,病变的血管颜色变成暗红色或暗黄色,局部疼痛,严重者可导致栓塞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
神经系统毒性:主要是指化疗药物对周围末梢神经产生损害作用,患者可出现肢端麻木,肢端感觉迟钝等。
肝脏毒性: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要引起肝功能损害,轻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可出现肝区不适,甚至导致中毒性肝炎。
膀胱炎:异环磷酰胺、斑蝥素、喜树碱等可使患者出现小腹不适或腹痛、血尿等一系列药物性膀胱炎症状。
恶性肿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消化道反应,其发生率很高,反应较严重,甚至有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严重消化道反应而放弃化疗。
从中医角度辨证,恶性肿瘤病人邪毒内结,久病体虚,脾胃虚弱;放疗如同“火邪”,最容易伤阴耗津,损伤脉络。化疗常出现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等,直接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脘胀闷不舒,饥不欲食,厌油腻,腹胀,便秘,贫血、白细胞减少等;化疗药物多为杀伤癌细胞药物,同时也杀伤正常人体细胞,损伤机体功能,类似中药中的有毒之品,多苦寒伤胃。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气滞湿阻,故多发生消化道症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如何减放、轻化疗的副作用呢?
一、合理的饮食:化疗后的患者身体虚弱,饮食宜少吃多餐,配合适当运动,以免腹部用气,选择营养丰富的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烂米饭、稀饭、面包、馒头、包子、鱼肉、鸡蛋、鸡肉、煲汤、土豆、香蕉、果酱等。
二、增强免疫力:人体的淋巴结、肝脏及脾脏等器官中含量较高,而这些组织正是免疫细胞的集中地,因此,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使其顺利完成放、化疗。
三、在化疗前后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减少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淋巴水肿、及肾毒性等副作用。
四、降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长期化疗的患者,恶性肿瘤细胞容易产生耐药性,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使患者对化疗药物保持敏感。
对于放、化疗的患者我们采用中药进行止吐治疗,取得较好效果。药如: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炒麦芽,神曲,焦山楂。恶心呕吐,舌苔偏淡者加旋覆花、生姜;恶心呕吐,舌苔偏黄者加代赭石、竹茹;便秘者加生大黄;腹胀者加枳壳、川厚朴;腹痛者加白芍;腹泻者加白豆蔻、白扁豆。配以西药常规护胃止吐治疗。
上述中药为益气健脾之品,主要针对脾胃气虚,脾胃得健,则气行湿化,胃气自降,以加强健脾和胃之功。两方相合,健脾和胃,脾升胃降,气行有常,湿浊得化,再随症加减,则诸症可缓。因此,放、化疗结束应尽快接受中医中药继续治疗,消除副作用,巩固效果,并对患者进行整体治疗,综合调理,预防复发和转移,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南京中华门门诊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