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丽丽
红斑狼疮(LE)
是一种慢性、反复迁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为一病谱性疾病,病谱的一端为皮肤型红斑狼疮(CLE,病变主要限于皮肤),另一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变可累及多脏器和多系统),皮肤损害包括特异性皮损及非特异性皮损。
红斑狼疮(LE)治疗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羟氯喹、植物药及生物制剂等。
红斑狼疮的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
分类
药物
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泼尼松龙等
①外用糖皮质激素需根据皮损部位及类型选用。皮肤薄嫩处选择弱、中效制剂,肥厚及疣状皮损选用强效、超强效制剂。疗程不宜过长,特别是强效及超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外用一般不应超过2周,若需更长疗程可考虑间断重复使用。
②不良反应:除感染外,还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低钾血症、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白内障、体质量增加、水钠潴留等。
③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前应充分除外各种感染,特别是结核、真菌等的感染,冲击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因其可致心律紊乱。
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来氟米特等
①环磷酰胺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诱发感染、性腺抑制(尤其是女性的卵巢功能衰竭)、胃肠道反应、脱发、肝功能损害,少见远期致癌作用(主要是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出血性膀胱炎、膀胱纤维化和长期口服而导致的膀胱癌。
②环孢素用药期间注意肝、肾功能及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钾等,
抗疟药
羟氯喹
①有视网膜毒性,建议用药前及用药后每3个月行眼科检查(包括视敏度、眼底及视野等)。
②存在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者,羟氯喹治疗期间应每年接受1次眼科检查。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包括羟氯喹的累积剂量达g、服用羟氯喹超过7年、肥胖、严重肝肾疾病或高龄,既往存在视网膜、黄斑病变或白内障。
③禁用于已知对4-氨基喹啉类化合物过敏者、有眼底黄斑病变者。
植物药
雷公藤多苷、昆明山海棠
雷公藤多苷、昆明山海棠对性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计划妊娠或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禁用;儿童及生育年龄有孕育要求者禁用雷公藤多苷,也应尽量避免服用昆明山海棠。
雄激素
达那唑
①以下反应若持续出现需引起注意:由于雌激素效能低下,可使妇女有阴道灼热、干枯及瘙痒,或阴道出血;可出现皮肤发红、情绪或精神状态的改变、神经质或多汗;有时可出现肌痉挛性疼痛,属于肌肉中毒症状。
②服药期间对一些诊断性实验有影响,如糖耐量试验、甲状腺功能试验、血清总T4可降低而血清T3可增加。
沙利度胺
常见不良反应为困倦、头晕、便秘、外周神经病变等,其中外周神经病变可能不可逆。若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应立即停用,以避免损害加重甚至不可逆。因有严重的致畸性,计划妊娠或妊娠期女性禁用,服药期间及停用该药6个月以内应严格避孕。
维A酸类
阿维A、异维A酸等
①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维A酸类药有明确的致畸作用,计划妊娠或妊娠期女性禁用。异维A酸停药3个月后可妊娠,阿维A停药至少2年以上可妊娠。
②局部用维A酸类制剂如他扎罗汀凝胶和维A酸乳膏等,可用于角化明显的局限性和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DLE)。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
对亚急性CLE(SCLE)、急性CLE(ACLE)有一定疗效,对局限性和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DLE)疗效略差。
生物制剂
利妥昔单抗
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皮疹、恶心、呕吐、喉头水肿、低血压等,常于首次用药后30-min内出现,缓慢输注或暂停输注可缓解。少数可于首次输注时出现原有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1.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52(3):-.
2.风湿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J].今日药学,,24(9):-.
3.狼疮性肾炎诊治循证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56(2):88-94.
4.羟氯喹治疗风湿性疾病专家共识[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8(3):-.
5.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4(5):-.
6.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49(7):-.
7.达那唑胶囊说明书.
链接
1.搬走“绊脚石”,让每个乡村医生都积极考证
2.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即将过半,乡村医生证面临“淘汰”
3.换证在即,警惕“假村医”骗补助
4.大学生村医成香饽饽,别忘了在岗村医
5.村医随访被杀,谁来给这个最危险的职业一个保障?
6.乡村医生因随访倒在了精神病患者的刀下,痛心!
7.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几家欢乐几家愁
8.等了十年,终于全面取消纸质健康档案啦!
9.八个字四条路,解决乡村医生转型问题
10.乡村医生呐喊:不想再做表“哥”表“嫂”啦
喜欢我,就点一下“在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白癜风诊疗体系白癜风诊疗体系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