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盆底生病,表现为盆腔脏器发生移位、功能失调等原因出现的一系列病症,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排尿异常、排便障碍、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等,临床上称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妊娠分娩是其首要因素,妊娠过程的重力作用以及相关的内分泌改变,使盆底支持组织会受到大而持久的慢性损伤,分娩过程对阴道周围肌肉的压迫和撕裂作用,使盆底肌肉韧带和神经发生急性损伤,可能导致产后早期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的发生。
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哪些生活习惯会导致我们的盆底“生病”呢?
01
憋尿、憋便或习惯性便秘
正常成人的膀胱尿液容量达到-ml就会引起尿急,需要及时排尿。
如果不能及时排空膀胱,憋尿过程中,尿道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一直处于收缩状态,经常如此就很容易让它们变迟钝,收、放工作被打乱,容易出现尿频或尿失禁情况。
尿液长时间停留在膀胱内,也容易形成膀胱结石,引起尿路梗阻,导致膀胱炎、尿道炎的发生。
如果有便意时却憋着,会使直肠对粪便的刺激敏感性逐渐降低,直肠壁的延展性降低,括约肌因为经常长时间的高张性收缩而变得紧张,或者是疲劳、松弛,引起排便困难或大便失禁。
习惯性便秘者粪便堆积在直肠内,会造成毒素堆积和腹部胀痛,引发痔疮。
憋尿、憋便或用力排便等产生的腹压增高,对盆底肌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有子宫脱垂的女性在排便时,宫颈容易脱出来;对于直肠膨出的患者来说,排便也是特别难受的过程,同时也让盆底肌无辜“躺枪”受损。
虽然蹲厕能最好的放松盆底肌,但深蹲这个动作本身也产生腹压,所以正确的坐厕会更好。以35度角自然蹲姿是最自然、正常和科学的排便姿势。如果是马桶,踩在小凳上,腰背挺直,身体前倾,35度角蹲坐,可以促使排便效果达到最佳,预防便秘。
同时规律的盆底肌锻炼也能更好的训练肌肉的收、放工作,提高盆底肌的控尿、控便功能,改善尿频、尿失禁、排便困难等。
02
久坐、久蹲、久站
如教师、护士、外科医师、售货员、服务员等需长期站立工作者,IT从业人员、会计、编辑、办公室职员等久坐人群,或一些人很喜欢蹲,长时间蹲厕所等。因为工作或生活习惯的问题,久坐、久蹲、久站的人群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几率会更高。
长时间的久坐、久蹲、久站会使盆腔处于充血状态,导致盆腔和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可能会造成下肢水肿和静脉曲张,也会加重腰椎的负担,引发腰肌劳损以及腰腿疼痛。盆底和臀部腿部肌肉也更容易发生萎缩、松弛,增加肛肠疾病和妇科疾病的发生几率。
站立时,盆底肌的受力是最大的,对于女性来说,站立并不会引起子宫脱垂,但对于已经存在漏尿、子宫脱垂的女性,长期站立就会增加盆底肌松弛和加重漏尿、子宫脱垂等的风险。特别是一些不良站姿,容易导致颈椎、腰椎受损、骨盆前倾及神经卡压,引起各种慢性疼痛。
日常生活中不建议女性久坐、久蹲或久站,建议坐着不超过2小时、蹲着不超过3分钟、站立最长4个小时以后尽量要活动活动身体,以及做几组凯格尔运动,可以促进盆腔和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腰椎疾病的发生,有效减轻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风险。
03
肥胖
肥胖的人群腹内压比正常人更高,盆底受到的压力也更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盆底组织,就像绷紧的弦,时间长了也会断。
同时肥胖所增加的重量向下挤压盆底组织,特别是腹式肥胖的,腹部的重心前移,腰椎也过度前突,腹腔脏器的重力线发生了前移,导致压力直指盆底肌,使盆底的肌肉、神经和其他结构长期受到应力和牵拉作用而变得薄弱、松弛。
研究发现:尿失禁患者中,65%~75%表现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每增加5个单位,尿失禁危险性增加50%。减肥成功的女性尿失禁、子宫脱垂的风险也会相应降低。
因此,对于肥胖人群,减轻体重指数是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首要任务。
04
重体力劳动、激烈运动
在女性的一生当中,盆底的支持组织要受到重力、妊娠、分娩、咳嗽、排便等各种力的作用。
在日常活动、体力劳动、体育锻炼等动作时腹压增大,如经常提重物、挑担、跑步、跳绳、举重等,当腹压增大超过盆底肌收缩产生的张力,就使盆底组织在一次次的高压力下逐渐松弛,引发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如脏器脱垂、尿失禁、盆腔疼痛等。
但作为正常人,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如何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保护盆底肌不受损伤呢?
在我们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盆底肌的锻炼,每天几组凯格尔运动是盆底肌保养的基本要求。如果已经出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腔疼痛等症状的,应暂停这些体育锻炼,注意避免一些容易引起腹压增加的活动动作,同时进行盆底肌功能检查和盆底康复训练。
05
吸烟(慢性咳嗽)
吸烟会降低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引起多种呼吸道疾病和肺疾病。吸烟者常伴有慢性咽喉炎、声带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等,长期发展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香烟中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对呼吸道也有直接刺激作用,会引起吸烟者经常咳嗽。
长期慢性咳嗽对盆底肌是一种慢性损伤,咳嗽产生的腹压增加,会间断或持续的造成对盆底肌的冲击,导致盆底肌的松弛和加重受损的盆底肌症状,如漏尿、脱垂等。
对于有慢性咳嗽的,应积极治疗,注意呼吸道的保护,减少吸烟,注意防寒,防止感冒咳嗽。还应加强盆底肌的收缩锻炼,定期进行盆底肌功能的检测,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06
呼吸
每次呼吸都会让盆底肌承受一定的压力,这使得盆底肌在支撑内脏的同时,还需承担其他的负担。错误的呼吸方法会加大盆底肌的受压,如此长期压迫盆底肌,也是造成尿失禁、子宫脱垂的原因之一。
虽然我们无法减轻盆底支撑内脏时的负担,但我们能减少呼吸时对盆底造成的影响。扩胸廓呼吸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类似于胸式呼吸:吸气时,打开肋骨扩胸廓,吸气末腹部收紧,然后在呼气时,腹部持续收紧尽量保持肋骨张开的状态,感受腹部压力向上走,减少盆腔压力。
(左图为腹式呼吸,右图为胸式呼吸)
当盆底肌处于紧张状态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放松盆底肌:吸气时腹部隆起——盆底肌向下放松,呼气时腹部收紧——盆底肌(肛门阴道)向上向内收缩,下一次吸气腹部隆起盆底肌放松。
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以上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应及时纠正,小不改则犯大错,代价就是盆底肌的损伤,以及引发的排尿障碍、排便障碍、脏器脱垂、盆腔疼痛等各种问题,影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总而言之,每一位女性都应积极参与到盆底肌的保健中去,就像保养我们美好的容颜,维持我们的美丽与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