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结构的四个特点
、细:微动脉及微静脉管径很细,只有头发丝的/20,只允许-2个红细胞通过。如果血管壁变厚,管腔更细一个红细胞都不容易通过。2、薄:微动脉及微静脉管壁很薄,只有一张纸的/00,以便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一旦管壁增厚就影响了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长:一个正常人的微动脉与微静脉加起来,并拉直了量一量共有多长呢?可绕地球两圈半。为什么这么长?因为它要迂回曲折的深入到细胞之间去。不长不能够满足00亿细胞的需要。4、慢:微动脉及微静脉中的血流速度很慢,流速毫米/秒。当血液粘稠度增高时,血流速度更慢。血液内容物容易沉积于血管壁,形成栓塞,阻塞血管。微循环的重要功能
微循环是人体组织细胞吸收营养、氧气,排出代谢产物的交换场所。人体单纯靠心脏的收缩力量不能将血液直接灌注到人体各器官的组织细胞,必需靠微循环部分的毛细血管与心脏跳动同步的自律运动将血液进行第二次调节,第二次灌注,所以在医学上把微循环比喻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微循环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给组织运来氧气、营养物质、激素和水等,带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微循环是这些物质进行交换的唯一场所。2、调节血流和血量微循环的血管数量极多、容量很大、是个大的贮血库。改变这个血库的容血量,就可以调节全身的循环血量和静脉的回心血量。一旦因某些原因引起全身微循环血管大量开放,将有大量血液淤积在微循环内,导致循环血量和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如不及时纠正,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微循环与各种疾病的关系
、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同时细胞代谢产物因供血不足不能完全排出体外,会导致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重者发生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等。2、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心脏细胞营养不足,心肌缺氧,从而导致胸闷、心慌、心绞痛、心率不齐,重者发生心肌梗塞,长期微动脉收缩导致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会发生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4、消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胃肠吸收功能不好,发生营养障碍,面黄肌瘦、腹泻或便秘;重者发生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痔疮是肛门附近的静脉血管回流受阻,引起血管长期扩张淤血所致,只要改善肛门微循环使血流通畅,改善淤血状态,就能有效地化解痔疮,消除疼痛。5、运动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肌体内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肌体产生酸、胀、痛的感觉。70-80%的关节痛患者都是微循环障碍。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的血流量增加,把氧气和营养物质带给组织,代谢产物随血液排出体外,就可以消除这些症状。6、内分泌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各种激素分泌紊乱,引发甲关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乳腺炎、小叶增生等。7、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微血管通透性改变,组织水肿,血管收缩,导致肾炎、腰痛、血尿、蛋白尿、水肿、肾衰、女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痛经、小腹下坠、子宫肌瘤、男性前列腺炎、膀胱炎等。患痛经的女性很多,用中医的话来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痛经妇女都有脐下觉冷、小腹下坠的感觉,这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变不畅为通畅,就能减轻疼痛。8、皮肤微循环障碍时: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微血管减少,皮肤供血开始衰退,使皮肤细胞得不到营养和氧气,局部坏死。主要表现为松驰、皮肤弹性下降,加上紫外线的照射,容易形成黄褐斑、老年斑、雀斑、皱纹、眼袋下垂、白癜风、皮肤屑脱落、斑秃、手足癣等。改善面部的微循环,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可以延缓皮肤的衰老,保持肌肤的活力。9、微循环障碍与癌症的发生与转移:无法及时检测组织与毛细血管内新生癌细胞,导致肿瘤发生。癌症常常伴有微循环障碍、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全身性静脉炎等。血液流经静脉时,癌细胞陷入到组织中生长,血流缓慢,使血液携带免疫防御物质减少,更有利于癌细胞的生长。0、微循环障碍与慢性肝病:肝窦腔狭窄,肝窦内红细胞聚集及微血栓形成;肝窦内皮细胞窗口孔减少、缩小,基底膜形成。病毒携带者虽肝功能正常,同样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粘膜系统微循环障碍时:粘膜系统覆盖最广,身体中凡是有管腔的地方就有粘膜。粘膜系统微循环障碍会导致:脱发、近视、弱视、老花眼、白内障、眼睛干涩、青春痘、口腔溃疡、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肺炎、咳嗽、哮喘、胃炎、胃溃疡、肾炎、肾衰、胰腺炎、肝炎等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