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症的病因有两个:膀胱舒张感受器传入神经节被病毒潜伏感染,尿道内括约肌松弛。
①概念
夜尿症不是指一般的夜晚小便,是专指夜晚上床睡觉之后到次日早晨睡醒起床之前因尿急而不得不起床小便。小儿尿床通常不列入夜尿症范畴。
因有明确病因引起的半夜小便,也不是夜尿症。例如,尿崩症引起的半夜小便,因服用利尿剂引起的半夜小便,都不属于夜尿症。
夜尿症的特点是,半夜不得不起床小便,有的一夜数次;每次半夜小便的尿量不大,通常比白天一次小便的尿量小。
②成因分析比较
夜尿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国人通常认为是“肾虚”的表现。传统中医学“肾虚”概念外延很广,归类于肾虚也未尝不可。但是,以中医补肾法治疗夜尿症,未必有效。
从西医学看,夜尿症与肾没有关系。西医学的肾,是产尿器官,产尿过多或过少,与肾有关。夜尿症夜里每次小便的尿量不大,整夜的尿总量也不是很大,尿量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有个别尿量甚至比正常的少。所以,夜尿症不是肾功能减退引起的。
尿自肾生成之后,经输尿管输送到膀胱,暂时在膀胱贮存起来。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尿从膀胱排出体外。可见,夜尿症发生在排尿环节,是膀胱出了问题。
膀胱是中空囊状器官,其空腔可随贮存的尿量多少而舒张或缩小。正常的成年人,当膀胱内尿液达到ml左右时,即可产生尿意;当达到ml时,可产生较强尿意,可有较强的排尿冲动。但是,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1]。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半夜无需起床小便。由此可见,夜尿症是因为调控膀胱排尿环节出了问题。
③排尿调控
关于膀胱排尿,有以下四个互相关联的调控环节[2]:
一、相关组织。
膀胱壁的平滑肌称作逼尿肌,逼尿肌向膀胱颈部会聚构成尿道内括约肌。尿道穿越尿生殖膈,尿生殖膈有骨骼肌层,形成尿道外括约肌。尿道内括约肌是内脏平滑肌构成,不受意识控制;尿道外括约肌是骨骼肌构成,受意识控制。
二、排尿反射初级中枢。
排尿反射初级中枢位于骶髓。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壁中的牵张感受器感受到,并传入信号到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初级中枢传出冲动到逼尿肌,引起逼尿肌收缩。若膀胱充盈程度低,逼尿肌经短暂收缩之后即自行舒张,不引起排尿反射。
三、排尿反射和膀胱排空。
排尿反射是正反馈过程。当膀胱充盈程度较高,正常成年人膀胱内尿液达到或超过ml时,逼尿肌的收缩会导致膀胱的内压(充盈压)明显增高,充盈压增高信号传入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反射初级中枢发出更强的神经冲动到逼尿肌,引起逼尿肌的更强烈收缩,诱发排尿反射起动。
排尿反射起动后,尿道内括约肌舒张,尿液进入后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向排尿反射初级中枢传入信息,引起更强的正反馈。随后,尿道外括约肌舒张,逼尿肌进一步加强收缩,尿液进入前尿道,排出体外。尿液刺激前尿道也可引起正反馈,使逼尿肌收缩加强。
在自然状态下,排尿反射直至膀胱排空为止。排尿完毕,膀胱内残留的尿液一般不超过5~10ml。
四、排尿反射高级中枢
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位于脑桥和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对初级中枢有易化和抑制作用。高级中枢可以调节腹部和盆底肌肉活动、呼吸活动与排尿行为相配合,促进排尿。高级中枢也可以在有尿意时阻断排尿反射,使排尿行为延后;也可以在排尿过程中强行阻断继续排尿,使排尿行为停止。
④病因
笔者经对排尿反射的过程研究分析认为,夜尿症的病因存在于以下两个环节:
一、膀胱舒张感觉传入过敏。这会导致传入的膀胱充盈压信号过于强烈,与充盈压的实际情形不相称。打个比方,膀胱内尿液贮量ml,因过敏却可能传入了相当于尿液贮量ml的信号。如此,会导致逼尿肌收缩过于强烈,尿意过于强烈。这种传入过敏,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膀胱炎致膀胱壁的舒张感受器受损,另一种是传入神经节被病毒潜伏感染。
二、尿道内括约肌松弛(张力不足)。尿道内括约肌松弛,当膀胱充盈压还较低时,膀胱内的尿液就有可能被少量挤入后尿道。因正反馈机制的作用,进入后尿道的少量尿液会引起强烈尿意。
以上关于夜尿症病因的分析结果,与夜尿症的临床表现相印证。关于传入过敏,膀胱炎患者有尿频尿急症状,与此相印证。关于尿道内括约肌松弛,夜尿症患者容易在翻身、蹲下或颠簸时突然触发尿急症状,与此相印证。
严格来说,因膀胱炎引起的传入过敏,属于膀胱炎引起的继发病,也可认为是膀胱炎的症状之一,治愈膀胱炎则继发的夜尿症状痊愈。因此,因膀胱炎引起的夜尿频繁,可不归属于夜尿症的范畴。
如此,夜尿症的病因主要有两个:膀胱舒张感受器传入神经节被病毒潜伏感染,尿道内括约肌松弛。
⑤治疗方法
有效的病因治疗是最好的疗效。夜尿症的病因找到了,可以针对病因开展治疗。
但是,对这两种病因,要治疗都不容易,治疗周期长。
膀胱传入神经节被病毒潜伏感染,要清除感染的病毒不容易,目前的抗病毒西药对此基本无效。采用系列中药配方颗粒,适当调配应用,药力可以渗透到病灶中,清除病毒,但治疗周期可能很长。
尿道内括约肌松弛,实质上是尿道内括约肌退行性病变,即尿道内括约肌老化。对组织老化的治疗,目前西医和传统中医学所能取得的效果,都是延缓组织老化的速度,不能使老化停止进展,更不能使病情逆转。按照人体健康模型原理,要使组织老化停止发展和使病情逆转,必须增加对该组织的输入动力功率,或者降低该组织的无效丏阻。采用系列中药配方颗粒,适当调配应用,可以取得此等效果。但是,治疗周期可能很长。关于此种治疗方法的更多论述,请参阅拙作《人体健康模型初探》及笔者春季白癜风注意事项白癜风治疗标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