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快去吃饭吧,不然再晕倒了我插着管可没法扶你。“每天早晨,8岁的朱加鹏都像大人一样叮嘱着妈妈陈雪梅。加鹏生病3年多,陈雪梅也受尽了磨难。为了保住儿子一条命,陈雪梅像老母鸡一样小心呵护着小加鹏,哪怕与丈夫、亲友撕破脸皮都没有退缩过。“有些责任只有妈妈懂,我不怪他们冷言冷语,再苦再难我也得救我儿子。”陈雪梅脸上透着凄苦的神色却坚定地说道。
陈雪梅是四川乐山井研县竹园镇人,年,陈雪梅经人介绍认识了丈夫朱羽乾。两人相恋3年,年结婚,年底有了儿子朱加鹏。夫妻俩都上进,为了给家里更好的生活,婚后两人一直靠着自己的勤劳踏实在外打拼。年,带着多年攒下的一些积蓄,夫妻俩回到老家准备修缮一下房子稳定下来,也给儿子一个安定的生活。但一场巨大的灾难就在这个时候,悄然袭来。
年3月,当时4岁多的小加鹏一直反复高烧不退,急坏了的陈医院做了检查,一直没查出结果。医院,医院小加鹏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拿到诊断结果的陈雪梅全身都忍不住在颤抖,她怎么也想不到,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就得了这样的病。为母则刚,陈雪梅很快擦干了眼泪,积极准备给孩子治疗。但更让她想不明白的是,家人和她的争执与不合也在这个时候到来。
孩子确诊的消息传回家,本以为一家人会同舟共济,一起为了救孩子努力。但她听到的却是,“这么重的病,要不算了吧。”“在家等等看,先把孩子带回家,该吃吃该喝喝……”一句句话语传到陈雪梅脑海里无异于晴天霹雳。之后的治疗中,公婆的反对,丈夫难抗压力的躲避,亲朋好友的冷言冷语,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一下子变得风雨飘零。
“所有人都可以放弃,但我不能。他还那么小,我一定要救活他。”家人不理解,陈雪梅却下定了决心,咬着牙也要带孩子去治病。整整9个多月的时间,加鹏小小的身体挺过了13个化疗,受尽了磨难,几经生死。陈雪梅也受尽了从未受过的苦,哭过怨过,但擦干了眼泪还得笑对着孩子。
直到拿到一纸全面缓解的诊断书时,陈雪梅才终于发自内心地笑了一次。小加鹏身体好转,陈雪梅和家人的磕碰也被这失而复得的喜悦掩盖,生活重回正轨,因为治病欠了不少钱,夫妻俩开始努力挣钱还债,陈雪梅也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憧憬。
可生活往往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年6月,加鹏在一次大检查中数据异常,显示睾丸复发,情况危重。这一次病情来得突然且猛烈,医生建议抓紧安排移植,这几乎是保命的唯一办法。而这一次,婆家的反对更是激烈。虽然丈医院照顾孩子,但对“治”和“不治”的一次次的争吵还是让陈雪梅伤透了心,婆婆和丈夫想放弃治疗,但一心救儿医院和丈夫大打出手,小加鹏在一旁吓得边哭边求爸爸,“不要打我妈妈……”
家庭、爱人的不支持也激发了陈雪梅骨子里的倔强,年6月19日,陈雪梅带着小加鹏北上住进医院。6月底,小加鹏开始做CART治疗,持续高烧不退,陈雪梅没日没夜地陪在儿子身边,尽最大努力做着护理。连续通宵的熬夜,成为了陈雪梅的日常;一块钱一块的豆腐,白水煮一煮,就是陈雪梅的一顿饭;她自己生病不舒服,吃点药继续熬着撑下去。
一天早上,本就体弱贫血的陈雪梅突然晕倒在小加鹏的病床边,吓得孩子一直大声哭喊:“妈妈,妈妈,你怎么了?”陈雪梅醒来后,满脸泪水的小加鹏不停的说,“妈妈,对不起!我病都好了,咱们回家吧。”陈雪梅心疼地抱着儿子痛哭不已。
治疗是艰辛的,病痛折磨着小加鹏也在考验着陈雪梅。年8月12日,小加鹏顺利进仓移植,9月5日出仓后,各种感染就扑面而来。先是嘴巴和肛周的感染,小加鹏整天疼得咽不下一滴水,可为了能早点好,他还是忍着疼吃饭。9月19日,小加鹏出现小便便血的情况,又查出膀胱炎,到了10月孩子的膀胱里充满了血块,不得不插入尿管。
当尿管插入撕裂尿道时,孩子哭得死去活来。事后小加鹏偷偷对妈妈说,“我不是疼哭的,我怕我以后要带着这个管子一辈子。”陈雪梅这才惊觉孩子长大了,她摸着儿子的头说,“你那么乖,妈妈保证过段时间大夫就给你撤掉了。”
小加鹏治疗近4年,没有进过学校,在医院的这些年,他学会的字都是“检查室”“输液室”“骨穿室”“CT室”……见惯生死的孩子格外的早熟,医院的时候,不管是活检睾丸还是验血、骨穿、腰穿,小加鹏都十分配合,不哭不喊。
医生忍不住问他,“小朋友,你怎么这么乖呢?这么痛怎么都不动的?”小加鹏说,“我是男子汉不怕疼,动了还得多挨几针,妈妈还得多花钱,她没钱了。”当看到妈妈为钱发愁时,小加鹏小声问陈雪梅,“妈妈,我的病是不是花了很多钱,要不别给我治病了,等我死了就埋在咱家附近陪着你。”儿子的话让陈雪梅再也忍不住,紧紧地把孩子抱在怀里泪流满面。
治疗以来,小加鹏已经花了近70万。好在如今他已经顺利完成了移植手术,虽然还有很长的抗排异期要走,但医生告诉陈雪梅治愈率能到70%以上,这也让陈雪梅终于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的陈雪梅每天都在四处打着电话,借到一点钱都抓紧跑到交费处交上,她怕耽误了正处在关键时期的儿子的治疗,她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她说自己也不去想这些,她只有一个信念:孩子到最后关头了,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她就要带儿子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