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膀胱炎病因
膀胱炎治疗
膀胱炎手术
膀胱炎医院
膀胱炎饮食
膀胱炎诊断

真武汤临证应用指要

导读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本方是附子汤去人参而加生姜而成,方中生姜温中兼可解表。附子汤主少阴病,真武汤则为中寒有水之少阴太阴合病而设,胡老临床多将本方应用于尿频、遗尿等病的治疗。本期为大家分享真武汤临证应用指要,从原文出发理解辨方证要点,供各位同道参考。

辨方证指要

《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笔者解:振振欲擗地,是说身体振振而欲仆于地,即比身振振摇更剧者。太阳病,本宜发汗,但心下有水气,若不兼驱其水,单纯发汗,汗出伤津液虚其表,使阳证变为阴证,并激动里饮,饮郁于表,故其人仍发热;水停心下则心悸,水气冲逆则头眩;动及经脉则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此少阴太阴合病证,宜真武汤主之。

笔者按:此与苓桂术甘汤证甚相似,不过前者为阳证,故只身为振振摇而已,而本方证虚极入阴,不但身动而且呈现振振欲擗地。

《伤寒论》第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笔者解:前即有“自下利”,后之“或下利”,当是“或不下利”,前后文始相应,必是传抄有误,应改之。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暗示已服麻黄附子甘草汤而病还不见好转。至四五日又并发腹痛自下利的里证。由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的证候观之,可知前之病不已,和今之腹痛自下利,都是由于里有水气的关系。或以下皆属不定的客证,但均宜本方主之。

笔者按:本条冠首以少阴病,是说本来是少阴病,因里有水饮而误发汗,由于误治并于太阴,而成续得腹痛自下利的真武汤方证。

真武汤方:

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方解:本方是附子汤去人参而加生姜而成,故治附子汤证心下不痞硬,有表证而呕者。既用茯苓、白术以利水,复用附子温中,又用生姜温中兼解表。中寒有水,转入太阴则下利,用芍药治腹痛下利。此本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少阴与太阴合病的治剂。本条所述,为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误用汗法,而陷入少阴太阴合病。

辨方证要点提示:

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痛,脉沉者

验案举隅

王某,女,75岁,初诊日期年8月20日

主诉:尿频、遗尿、淋漓三个月。去年3月曾患尿急、尿痛、尿频,诊断为“膀胱炎“,用抗生素治疗而愈。今年5月又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又用抗生素治疗而疗效不佳,因长期口服西药,出现食欲差、恶心、头晕等而求中医诊治,曾服木通、车前子、黄柏、益智仁、桑螵蛸、芡实等而未见明显效果。现症:尿频、遗尿、淋漓,小腹麻木胀痛,心悸,头晕,腰酸痛,恶心,纳差,恶寒,四逆,苔白润,舌质淡暗,脉沉细迟,辨六经为少阴太阴合病,辨方证为真武汤证:

制附子9g,生姜9g,茯苓9g,白术9g,白芍9g

结果:上药服一剂,恶心、头晕已,食欲改善,小便频减,服三剂,诸症皆已。

按语:本例患者,老年女性,淋证复发,经服抗生素等西药并清热利尿与补肾止遗类中药无显效。

刻下表现,脉证合参,呈现表里一派虚寒之象,在里兼夹水饮并冲逆动于中而迫乎上。辨六经属少阴太阴合病,辨方证以真武汤温阳化饮兼解表。

《伤寒论》第82条与条皆是误发素有里饮之人之汗,造成表不解而并于里阴证。表证本宜发汗,但里有水气,若不兼驱其水,单纯发汗,则虽汗出而表不解,伤津液、耗正气,使病迁延不愈。当然,单纯化饮,亦不足取。必须解表的同时化饮,使表解饮去病即愈。

摘自:冯世纶.《经方医学讲义》

推荐:

真武汤方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yanzz.com/pgyyy/12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